中部136经 大业分别经
我曾这样听闻:一时,世尊住王舍城竹林迦兰陀园。尔时,尊者三弥提住一阿兰若小屋。于是,游行者波大利子经行、周遍行,来到尊者三弥提之处;来到后,与尊者三弥提互相问候。问候完毕,说些值得记忆的话,然后坐于一旁。坐于一旁的游行者波大利子对尊者三弥提说:“贤友三弥提,我亲闻沙门乔达摩,亲口领受:‘身业空,语业空,唯意业真实。’并且有那种禅定,进入那种禅定者不感受任何东西。”“莫作是说,贤友波大利子;(莫作是说,贤友波大利子;)莫诬蔑世尊。诬蔑世尊是不好的。世尊不会如此说:‘身业空,语业空,唯意业真实。’但有那种禅定,贤友,进入那种禅定者不感受任何东西。”“贤友三弥提,你出家多久了?”“不久,贤友!三年。”“那么我们又能对这些长老比丘说什么呢?因为像你这样新出家的比丘认为应当护持导师。贤友三弥提,他以身语意造作有思的业后,感受什么呢?”“贤友波大利子,他以身语意造作有思的业后,感受苦。”于是,游行者波大利子既未随喜也未排斥尊者三弥提所说;不随喜也不排斥,从座位上起身离去。
于是,游行者波大利子离去不久,尊者三弥提来到尊者阿难之处;来到后,与尊者阿难互相问候。问候完毕,说些值得记忆的话,然后坐于一旁。坐于一旁的尊者三弥提把与游行者波大利子之间所有的谈论都告诉了尊者阿难。
如此说了后,尊者阿难对尊者三弥提说:“贤友三弥提,这正是应当去面见世尊的话题。来吧,贤友三弥提,我们去世尊那里;去了后,把此事告诉世尊。世尊将如何为我们解说,我们就如何受持。”“是,贤友。”尊者三弥提回答了尊者阿难。
于是,尊者阿难和尊者三弥提来到世尊那里;来到后,礼敬世尊,然后坐于一旁。坐于一旁的尊者阿难把与尊者三弥提和游行者波大利子之间所有的谈论都告诉了世尊。如此说了后,世尊对尊者阿难说:“阿难,我甚至不认识游行者波大利子,更何况是这种谈论?阿难,这个愚人三弥提对游行者波大利子应当分别解说的问题作了单一的解说。”如此说了后,尊者优陀夷对世尊说:“世尊,如果尊者三弥提说此意是:‘凡所有受,皆是苦’呢?”
于是,世尊对尊者阿难说:“阿难,你难道没有看见这个愚人优陀夷的错误见解吗?阿难,我早就知道:‘这个愚人优陀夷现在会错误地浮现出来。’阿难,游行者波大利子最初问的是三种受。阿难,如果这个愚人三弥提被游行者波大利子如此提问,能如此解说:‘贤友波大利子,他以身语意造作有思的业后,感受乐受的乐;贤友波大利子,他以身语意造作有思的业后,感受苦受的苦;贤友波大利子,他以身语意造作有思的业后,感受不苦不乐受的不苦不乐。’阿难,如果这个愚人三弥提如此解说,就是对游行者波大利子作了正确的解说。然而,阿难,其他外道游行者都是愚痴无知的,他们怎能知道如来所说的大业分别呢?阿难,如果你们能听闻如来分别大业分别的话。”
“世尊,正是时候,善逝,正是时候,世尊应分别大业分别!比丘们听了世尊的说法,将会受持。”“那么,阿难,你们仔细听,善加作意;我将要说。”“是,世尊。”尊者阿难回答了世尊。世尊说:
“阿难,世间存在四种人。是哪四种呢?阿难,于此,有一类人,此生杀生、不与取、欲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婪、怀瞋、邪见。他身坏命终后,投生到恶趣、苦处、堕处、地狱。
“然而,阿难,于此,有一类人,此生杀生、不与取、欲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婪、怀瞋、邪见。他身坏命终后,投生到善趣、天界。
“阿难,于此,有一类人,此生远离杀生、远离不与取、远离欲邪行、远离妄语、远离两舌语、远离恶口语、远离绮语、不贪婪、不怀瞋、正见。他身坏命终后,投生到善趣、天界。
“然而,阿难,于此,有一类人,此生远离杀生、远离不与取、远离欲邪行、远离妄语、远离两舌语、远离恶口语、远离绮语、不贪婪、不怀瞋、正见。他身坏命终后,投生到恶趣、苦处、堕处、地狱。
“阿难,于此,有一类沙门或婆罗门,通过勤奋、精进、投入、不放逸、正作意,触证一种心三昧,心入定后,以清净超越凡人的天眼,看见那个人——此生杀生、不与取、欲邪行、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婪、怀瞋、邪见,身坏命终后投生到恶趣、苦处、堕处、地狱。他如此说:‘诸位,确实有恶业,确实有恶行之异熟。我看见那个人——此生杀生、不与取……邪见,身坏命终后投生到恶趣、苦处、堕处、地狱。’他如此说:‘诸位,凡是杀生、不与取……邪见者,死后都投生到恶趣、苦处、堕处、地狱。凡如此知者,是正知;凡非如此知者,其知是邪知。’于是,他对于自己所知、所见、所证的,就坚执不移,执取而宣说:‘唯此为真,余者皆妄。’
“然而,阿难,于此,有一类沙门或婆罗门,通过勤奋、精进、投入、不放逸、正作意,触证一种心三昧,心入定后,以清净超越凡人的天眼,看见那个人——此生杀生、不与取……邪见,身坏命终后投生到善趣、天界。他如此说:‘诸位,确实没有恶业,没有恶行之异熟。我看见那个人——此生杀生、不与取……邪见,身坏命终后投生到善趣、天界。’他如此说:‘诸位,凡是杀生、不与取……邪见者,死后都投生到善趣、天界。凡如此知者,是正知;凡非如此知者,其知是邪知。’于是,他对于自己所知、所见、所证的,就坚执不移,执取而宣说:‘唯此为真,余者皆妄。’
“阿难,于此,有一类沙门或婆罗门,通过勤奋、精进、投入、不放逸、正作意,触证一种心三昧,心入定后,以清净超越凡人的天眼,看见那个人——此生远离杀生、远离不与取、远离欲邪行、远离妄语、远离两舌语、远离恶口语、远离绮语、不贪婪、不怀瞋、正见,身坏命终后投生到善趣、天界。他如此说:‘诸位,确实有善业,确实有善行之异熟。我看见那个人——此生远离杀生、远离不与取……正见,身坏命终后投生到善趣、天界。’他如此说:‘诸位,凡是远离杀生、远离不与取……正见者,死后都投生到善趣、天界。凡如此知者,是正知;凡非如此知者,其知是邪知。’于是,他对于自己所知、所见、所证的,就坚执不移,执取而宣说:‘唯此为真,余者皆妄。’
“然而,阿难,于此,有一类沙门或婆罗门,通过勤奋、精进、投入、不放逸、正作意,触证一种心三昧,心入定后,以清净超越凡人的天眼,看见那个人——此生远离杀生……正见,身坏命终后投生到恶趣、苦处、堕处、地狱。他如此说:‘诸位,确实没有善业,没有善行之异熟。我看见那个人——此生远离杀生、远离不与取……正见,身坏命终后投生到恶趣、苦处、堕处、地狱。’他如此说:‘诸位,凡是远离杀生、远离不与取……正见者,死后都投生到恶趣、苦处、堕处、地狱。凡如此知者,是正知;凡非如此知者,其知是邪知。’于是,他对于自己所知、所见、所证的,就坚执不移,执取而宣说:‘唯此为真,余者皆妄。’
“阿难,于此,那沙门或婆罗门如此说:‘诸位,确实有恶业,确实有恶行之异熟。’对此我认可;至于他如此说:‘我看见那个人——此生杀生、不与取……邪见,身坏命终后投生到恶趣、苦处、堕处、地狱。’对此我也认可;然而他如此说:‘诸位,凡是杀生、不与取……邪见者,死后都投生到恶趣、苦处、堕处、地狱。’对此我不认可;至于他如此说:‘凡如此知者,是正知;凡非如此知者,其知是邪知。’对此我不认可;至于他对于自己所知、所见、所证的,就坚执不移,执取而宣说:‘唯此为真,余者皆妄。’对此我不认可。这是什么缘故?阿难,因为如来于大业分别有不同的智。
“阿难,于此,那沙门或婆罗门如此说:‘诸位,确实没有恶业,没有恶行之异熟。’对此我不认可;然而他如此说:‘我看见那个人——此生杀生、不与取……邪见,身坏命终后投生到善趣、天界。’对此我认可;至于他如此说:‘诸位,凡是杀生、不与取……邪见者,死后都投生到善趣、天界。’对此我不认可;至于他如此说:‘凡如此知者,是正知;凡非如此知者,其知是邪知。’对此我不认可;至于他对于自己所知、所见、所证的,就坚执不移,执取而宣说:‘唯此为真,余者皆妄。’对此我不认可。这是什么缘故?阿难,因为如来于大业分别有不同的智。
“阿难,于此,那沙门或婆罗门如此说:‘诸位,确实有善业,确实有善行之异熟。’对此我认可;至于他如此说:‘我看见那个人——此生远离杀生、远离不与取……正见,身坏命终后投生到善趣、天界。’对此我也认可;然而他如此说:‘诸位,凡是远离杀生、远离不与取……正见者,死后都投生到善趣、天界。’对此我不认可;至于他如此说:‘凡如此知者,是正知;凡非如此知者,其知是邪知。’对此我不认可;至于他对于自己所知、所见、所证的,就坚执不移,执取而宣说:‘唯此为真,余者皆妄。’对此我不认可。这是什么缘故?阿难,因为如来于大业分别有不同的智。
“阿难,于此,那沙门或婆罗门如此说:‘诸位,确实没有善业,没有善行之异熟。’对此我不认可;然而他如此说:‘我看见那个人——此生远离杀生、远离不与取……正见,身坏命终后投生到恶趣、苦处、堕处、地狱。’对此我认可;至于他如此说:‘诸位,凡是远离杀生、远离不与取……正见者,死后都投生到恶趣、苦处、堕处、地狱。’对此我不认可;至于他如此说:‘凡如此知者,是正知;凡非如此知者,其知是邪知。’对此我不认可;至于他对于自己所知、所见、所证的,就坚执不移,执取而宣说:‘唯此为真,余者皆妄。’对此我不认可。这是什么缘故?阿难,因为如来于大业分别有不同的智。
“阿难,于此,那个人此生杀生、不与取……邪见,身坏命终后投生到恶趣、苦处、堕处、地狱,这可能是他先前造作了引生苦的恶业,或是他之后造作了引生苦的恶业,或是他临终时具有圆满受持的邪见。因此他身坏命终后,投生到恶趣、苦处、堕处、地狱。至于他此生杀生、不与取……邪见,那将在今生感受异熟,或者在其他受生中。
“阿难,于此,那个人此生杀生、不与取……邪见,身坏命终后投生到善趣、天界,这可能是他先前造作了引生乐的善业,或是他之后造作了引生乐的善业,或是他临终时具有圆满受持的正见。因此他身坏命终后,投生到善趣、天界。至于他此生杀生、不与取……邪见,那将在今生感受异熟,或者在其他受生中。
“阿难,于此,那个人此生远离杀生、远离不与取……正见,身坏命终后投生到善趣、天界,这可能是他先前造作了引生乐的善业,或是他之后造作了引生乐的善业,或是他临终时具有圆满受持的正见。因此他身坏命终后,投生到善趣、天界。至于他此生远离杀生、远离不与取……正见,那将在今生感受异熟,或者在其他受生中。
“阿难,于此,那个人此生远离杀生、远离不与取……正见,身坏命终后投生到恶趣、苦处、堕处、地狱,这可能是他先前造作了引生苦的恶业,或是他之后造作了引生苦的恶业,或是他临终时具有圆满受持的邪见。因此他身坏命终后,投生到恶趣、苦处、堕处、地狱。至于他此生远离杀生、远离不与取……正见,那将在今生感受异熟,或者在其他受生中。
“如此,阿难,有业不具能力却似乎不具能力(指恶业导致恶报,符合预期);有业不具能力却似乎具能力(指恶业导致善报,不符预期);有业具能力且似乎具能力(指善业导致善报,符合预期);有业具能力却似乎不具能力(指善业导致恶报,不符预期)。”
世尊如此说了。尊者阿难心悦意足,欢喜世尊所说。
大业分别经第六终。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