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137经 六处分别经

中部137经 六处分别经

我曾这样听闻:一时,世尊住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于是,世尊对众比丘说:“比丘们!”“世尊!”那些比丘回答世尊。世尊说:“比丘们,我将为你们宣说六处分别。你们谛听,善加作意;我将要说。”“是,世尊。”那些比丘回答世尊。世尊说:

“当知有六内处,当知有六外处,当知有六识身,当知有六触身,当知有十八意巡行,当知有三十六有情句,于此当依此舍此,三种正念处是圣者所行,圣者行此,导师堪能教导大众,彼被称为调御师中无上、调御丈夫之御者。——这是六处分别的纲要。

“‘当知有六内处。’——此话已被说。此是依据什么而说呢?‘眼处、耳处、鼻处、舌处、身处、意处——当知有六内处。’——此话已说,此是依据此而说。

“‘当知有六外处。’——此话已被说。此是依据什么而说呢?‘色处、声处、香处、味处、触处、法处——当知有六外处。’——此话已说,此是依据此而说。

“‘当知有六识身。’——此话已被说。此是依据什么而说呢?‘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当知有六识身。’——此话已说,此是依据此而说。

“‘当知有六触身。’——此话已被说。此是依据什么而说呢?‘眼触、耳触、鼻触、舌触、身触、意触——当知有六触身。’——此话已说,此是依据此而说。

“‘当知有十八意巡行。’——此话已被说。此是依据什么而说呢?‘以眼见色后,巡行悦意之色,巡行不悦意之色,巡行舍离之色。以耳闻声后……以鼻嗅香后……以舌尝味后……以身触触后……以意知法后,巡行悦意之法,巡行不悦意之法,巡行舍离之法。如此,六悦意巡行,六不悦意巡行,六舍离巡行,当知有十八意巡行。’——此话已说,此是依据此而说。

“‘当知有三十六有情句。’——此话已被说。此是依据什么而说呢?六居家喜,六出离喜,六居家忧,六出离忧,六居家舍,六出离舍。其中,何为六居家喜?以眼识所识的色,若可爱、可喜、可意、悦意、与世俗欲乐相关,获得此色,或因观察已获得,或因回忆过去已获得、已灭尽、已变坏的色,而生起喜。像这样的喜,被称为居家喜。以耳识所识的声音……以鼻识所识的香……以舌识所识的味……以身识所识的触……以意识所识的法,若可爱、可喜、可意……而生起喜。像这样的喜,被称为居家喜。此即六居家喜。

“其中,何为六出离喜?了知色之无常性,其变易、离染、灭尽,‘以前的色,现在的色,所有这些色都是无常、苦、变易法。’如此如实以正慧观察后,而生起喜。像这样的喜,被称为出离喜。了知声之无常性……香之无常性……味之无常性……触之无常性……了知法之无常性,其变易、离染、灭尽,‘以前的法,现在的法,所有这些法都是无常、苦、变易法。’如此如实以正慧观察后,而生起喜。像这样的喜,被称为出离喜。此即六出离喜。

“其中,何为六居家忧?以眼识所识的色……以耳识所识的声音……以鼻识所识的香……以舌识所识的味……以身识所识的触……以意识所识的法,若可爱、可喜、可意、悦意、与世俗欲乐相关,未获得此法,或因观察未获得,或因回忆过去未获得、已灭尽、已变坏的法,而生起忧。像这样的忧,被称为居家忧。此即六居家忧。

“其中,何为六出离忧?了知色之无常性,其变易、离染、灭尽,‘以前的色,现在的色,所有这些色都是无常、苦、变易法。’如此如实以正慧观察后,对无上解脱生起渴望——‘我何时才能证入圣者现在所证入的境界而住呢?’如此因对无上解脱生起渴望而生起渴望的忧。像这样的忧,被称为出离忧。了知声之无常性……香之无常性……味之无常性……触之无常性……了知法之无常性,其变易、离染、灭尽,‘以前的法,现在的法,所有这些法都是无常、苦、变易法。’如此如实以正慧观察后,对无上解脱生起渴望——‘我何时才能证入圣者现在所证入的境界而住呢?’如此因对无上解脱生起渴望而生起渴望的忧。像这样的忧,被称为出离忧。此即六出离忧。

“其中,何为六居家舍?以眼见色后,愚痴、迷惑、凡夫、不明了、不理解异熟、不见过患、未闻法的凡夫生起舍。像这样的舍,不超越色。因此,此舍被称为‘居家’。以耳闻声后……以鼻嗅香后……以舌尝味后……以身触触后……以意知法后,愚痴、迷惑、凡夫、不明了、不理解异熟、不见过患、未闻法的凡夫生起舍。像这样的舍,不超越法。因此,此舍被称为‘居家’。此即六居家舍。

“其中,何为六出离舍?了知色之无常性,其变易、离染、灭尽,‘以前的色,现在的色,所有这些色都是无常、苦、变易法。’如此如实以正慧观察后,生起舍。像这样的舍,超越色。因此,此舍被称为‘出离’。了知声之无常性……香之无常性……味之无常性……触之无常性……了知法之无常性,其变易、离染、灭尽,‘以前的法,现在的法,所有这些法都是无常、苦、变易法。’如此如实以正慧观察后,生起舍。像这样的舍,超越法。因此,此舍被称为‘出离’。此即六出离舍。‘当知有三十六有情句。’——此话已说,此是依据此而说。

“‘于此当依此舍此。’——此话已被说;此是依据什么而说呢?比丘们,于此,依止、依靠六出离喜,你们当舍弃、超越六居家喜。如此,这些得以舍弃,得以超越。

“比丘们,于此,依止、依靠六出离忧,你们当舍弃、超越六居家忧。如此,这些得以舍弃,得以超越。

“比丘们,于此,依止、依靠六出离舍,你们当舍弃、超越六居家舍。如此,这些得以舍弃,得以超越。

“比丘们,于此,依止、依靠六出离喜,你们当舍弃、超越六出离忧。如此,这些得以舍弃,得以超越。

“比丘们,于此,依止、依靠六出离舍,你们当舍弃、超越六出离喜。如此,这些得以舍弃,得以超越。

“比丘们,有差别性、依差别性的舍,有一体性、依一体性的舍。比丘们,何为差别性、依差别性的舍呢?比丘们,有对色的舍,有对声的舍,有对香的舍,有对味的舍,有对触的舍——比丘们,此即差别性、依差别性的舍。比丘们,何为一体性、依一体性的舍呢?比丘们,有依止空无边处的舍,有依止识无边处的舍,有依止无所有处的舍,有依止非想非非想处的舍——比丘们,此即一体性、依一体性的舍。

“比丘们,于此,依止、依靠一体性、依一体性的舍,你们当舍弃、超越差别性、依差别性的舍。如此,此得以舍弃,得以超越。

“比丘们,依止、依靠不依执,你们当舍弃、超越一体性、依一体性的舍。如此,此得以舍弃,得以超越。‘于此当依此舍此。’——此话已说,此是依据此而说。

“‘三种正念处是圣者所行,圣者行此,导师堪能教导大众。’——此话已被说;此是依据什么而说呢?比丘们,于此,导师怜愍、慈悲、利益众弟子,为了他们的利益、安乐而说法。他的弟子们不谛听,不专心,不将心置于正智,而是违背导师教诲而行。比丘们,于此,如来既不不悦,也不感受不悦,他以正念正知而住,无漏。比丘们,此即第一正念处是圣者所行,圣者行此,导师堪能教导大众。

“再者,比丘们,导师怜愍、慈悲、利益众弟子,为了他们的利益、安乐而说法。他的一部分弟子不谛听,不专心,不将心置于正智,而是违背导师教诲而行;一部分弟子谛听,专心,将心置于正智,不违背导师教诲而行。比丘们,于此,如来既不不悦,也不感受不悦;既不悦,也不感受悦。他舍弃不悦和悦二者,以正念正知而住,舍离。比丘们,此即第二正念处是圣者所行,圣者行此,导师堪能教导大众。

“再者,比丘们,导师怜愍、慈悲、利益众弟子,为了他们的利益、安乐而说法。他的弟子们谛听,专心,将心置于正智,不违背导师教诲而行。比丘们,于此,如来悦,也感受悦,他以正念正知而住,无漏。比丘们,此即第三正念处是圣者所行,圣者行此,导师堪能教导大众。‘三种正念处是圣者所行,圣者行此,导师堪能教导大众。’——此话已说,此是依据此而说。

“‘彼被称为调御师中无上、调御丈夫之御者。’——此话已被说。此是依据什么而说呢?比丘们,驯象师驯服的象,只向一个方向奔跑——东方、西方、北方或南方。比丘们,驯马师驯服的马,只向一个方向奔跑——东方、西方、北方或南方。比丘们,驯牛师驯服的牛,只向一个方向奔跑——东方、西方、北方或南方。然而,比丘们,被如来、阿罗汉、正等正觉者调御的丈夫,向八个方向奔跑。有色者见色——此为第一方向;内无色想者见外色——此为第二方向;只以清净为胜解——此为第三方向;完全超越色想,排斥想灭尽,不作意种种想,证入空无边处而住,心想‘虚空无边’——此为第四方向;完全超越空无边处,证入识无边处而住,心想‘识无边’——此为第五方向;完全超越识无边处,证入无所有处而住,心想‘什么都没有’——此为第六方向;完全超越无所有处,证入非想非非想处而住——此为第七方向;完全超越非想非非想处,证入想受灭而住——此为第八方向。比丘们,被如来、阿罗汉、正等正觉者调御的丈夫,向这八个方向奔跑。‘彼被称为调御师中无上、调御丈夫之御者。’——此话已说,此是依据此而说。”

世尊如此说了。那些比丘心悦意足,欢喜世尊所说。

六处分别经第七终。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9打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