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103经 你们怎么想经

中部103经 你们怎么想经

我曾这样听闻:一时,佛陀住在毗尸那罗的巴利哈那林中。在那儿,佛陀对比丘们说:“比丘们!”那些比丘回答佛陀:“世尊!”佛陀如此说道:“比丘们,你们对我有什么看法——‘沙门乔达摩是为了衣服说法,沙门乔达摩是为了食物说法,沙门乔达摩是为了住处说法,沙门乔达摩是为了有无说法’吗?”“世尊,我们对佛陀没有这样的看法——‘沙门乔达摩是为了衣服说法,沙门乔达摩是为了食物说法,沙门乔达摩是为了住处说法,沙门乔达摩是为了有无说法。’”

“比丘们,既然你们对我没有这样的看法——‘沙门乔达摩是为了衣服说法……是为了有无说法’,那么比丘们,你们对我究竟有什么看法呢?”“世尊,我们对佛陀有这样的看法——‘佛陀是悲悯的,是为众生福祉着想的;佛陀是出于悲悯而说法。’”佛陀说:“原来你们对我真的是这样的看法——‘佛陀是悲悯的,是为众生福祉着想的;佛陀是出于悲悯而说法。’”

“因此,比丘们,我已亲证而教导你们的法,即:四念住、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圣道——在这些法上,你们都应该和合、融洽、无诤地修行。比丘们,如果你们在和合、融洽、无诤地修行时,有两位比丘在论述阿毗达磨时意见不同。如果你们认为:‘这些尊者在义理上和字句上都不同’,那么你们应该走向其中一个你们认为比较容易沟通的比丘,对他这样说:‘尊者们,你们在义理上和字句上都不同。尊者们,你们通过这个就可以知道——义理上和字句上都不同。尊者们,请不要争论。’然后,对于另一方比丘中你们认为比较容易沟通的比丘,你们也应该走向他,对他这样说:‘尊者们,你们在义理上和字句上都不同。尊者们,你们通过这个就可以知道——义理上和字句上都不同。尊者们,请不要争论。’如此,错谬的应当认为错谬,正确的应当认为正确。认为错谬是错谬,认为正确是正确之后,应当宣说那法和那律。

“如果你们认为:‘这些尊者在义理上不同,但字句上相同’,那么你们应该走向其中一个你们认为比较容易沟通的比丘,对他这样说:‘尊者们,你们在义理上不同,但字句上相同。尊者们,你们通过这个就可以知道——义理上不同,但字句上相同。尊者们,请不要争论。’然后,对于另一方比丘中你们认为比较容易沟通的比丘,你们也应该走向他,对他这样说:‘尊者们,你们在义理上不同,但字句上相同。尊者们,你们通过这个就可以知道——义理上不同,但字句上相同。尊者们,请不要争论。’如此,错谬的应当认为错谬,正确的应当认为正确。认为错谬是错谬,认为正确是正确之后,应当宣说那法和那律。

“如果你们认为:‘这些尊者在义理上相同,但字句上不同’,那么你们应该走向其中一个你们认为比较容易沟通的比丘,对他这样说:‘尊者们,你们在义理上相同,但字句上不同。尊者们,你们通过这个就可以知道——义理上相同,但字句上不同。字句只是小事。尊者们,请不要为小事而争论。’然后,对于另一方比丘中你们认为比较容易沟通的比丘,你们也应该走向他,对他这样说:‘尊者们,你们在义理上相同,但字句上不同。尊者们,你们通过这个就可以知道——义理上相同,但字句上不同。字句只是小事。尊者们,请不要为小事而争论。’如此,正确的应当认为正确,错谬的应当认为错谬。认为正确是正确,认为错谬是错谬之后,应当宣说那法和那律。

“如果你们认为:‘这些尊者在义理上和字句上都相同’,那么你们应该走向其中一个你们认为比较容易沟通的比丘,对他这样说:‘尊者们,你们在义理上和字句上都相同。尊者们,你们通过这个就可以知道——义理上和字句上都相同。尊者们,请不要争论。’然后,对于另一方比丘中你们认为比较容易沟通的比丘,你们也应该走向他,对他这样说:‘尊者们,你们在义理上和字句上都相同。尊者们,你们通过这个就可以知道——义理上和字句上都相同。尊者们,请不要争论。’如此,正确的应当认为正确。认为正确是正确之后,应当宣说那法和那律。

“比丘们,如果你们在和合、融洽、无诤地修行时,有某位比丘犯了过失或有过错,比丘们,在那时,不应该急于呵斥。应该审视那个人——‘这样我不会受到伤害,也不会伤害到那个人。那个人不嗔怒、不怀恨、见解坚定、易于舍弃,我也能够使那个人从不善中解脱出来,安立于善中。’比丘们,如果这样,那就可以说。

“比丘们,如果这样:‘我不会受到伤害,但会伤害到那个人。那个人嗔怒、怀恨、见解坚定、易于舍弃,我也能够使那个人从不善中解脱出来,安立于善中。那个人受到伤害是小事。但更重要的是——我能够使那个人从不善中解脱出来,安立于善中。’比丘们,如果这样,那就可以说。

“比丘们,如果这样:‘我会受到伤害,但不会伤害到那个人。那个人不嗔怒、不怀恨、见解不坚定、不易舍弃,我也能够使那个人从不善中解脱出来,安立于善中。我受到伤害是小事。但更重要的是——我能够使那个人从不善中解脱出来,安立于善中。’比丘们,如果这样,那就可以说。

“比丘们,如果这样:‘我会受到伤害,也会伤害到那个人。那个人嗔怒、怀恨、见解不坚定、不易舍弃,我也能够使那个人从不善中解脱出来,安立于善中。我受到伤害和那个人受到伤害是小事。但更重要的是——我能够使那个人从不善中解脱出来,安立于善中。’比丘们,如果这样,那就可以说。

“比丘们,如果这样:‘我会受到伤害,也会伤害到那个人。那个人嗔怒、怀恨、见解不坚定、不易舍弃,我也不能够使那个人从不善中解脱出来,安立于善中。’比丘们,对于这样的人,不应该放弃舍弃(即应保持不干预)。

“比丘们,如果你们在和合、融洽、无诤地修行时,彼此之间出现口角、见解偏邪、心生忿恨、不悦、不乐。那么,对于其中一方的比丘中你们认为比较容易沟通的比丘,你们应该走向他,对他这样说:‘朋友,我们和合、融洽、无诤地修行时,彼此之间出现了口角、见解偏邪、心生忿恨、不悦、不乐,一个知道此事的沙门会谴责。’比丘们,正确的比丘应该这样回答:‘朋友,我们和合、融洽、无诤地修行时,彼此之间出现了口角、见解偏邪、心生忿恨、不悦、不乐,一个知道此事的沙门会谴责。朋友,如果不断除这个法,能够证得涅槃吗?’比丘们,正确的比丘应该这样回答:‘朋友,不断除这个法,不能证得涅槃。’

“然后,对于另一方比丘中你们认为比较容易沟通的比丘,你们应该走向他,对他这样说:‘朋友,我们和合、融洽、无诤地修行时,彼此之间出现了口角、见解偏邪、心生忿恨、不悦、不乐,一个知道此事的沙门会谴责。’比丘们,正确的比丘应该这样回答:‘朋友,我们和合、融洽、无诤地修行时,彼此之间出现了口角、见解偏邪、心生忿恨、不悦、不乐,一个知道此事的沙门会谴责。朋友,如果不断除这个法,能够证得涅槃吗?’比丘们,正确的比丘应该这样回答:‘朋友,不断除这个法,不能证得涅槃。’”

“比丘们,如果其他人这样问那比丘:‘尊者,您让那些比丘从不善中解脱出来,安立于善中了吗?’比丘们,正确的比丘应该这样回答:‘朋友,我到佛陀那里去,佛陀为我说法,我听闻此法后,就对那些比丘宣说了。那些比丘听闻此法后,就从不善中解脱出来,安立于善中了。’比丘们,这样回答的比丘,既不自赞,也不贬他,而且随顺于法而宣说,也没有任何同法者的争论会来到可呵斥之处。”

佛陀如是说。那些比丘心生欢喜,随喜佛陀所说。

你们怎么想经第三终。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打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