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31经 小牛角林经
我曾这样听闻:一时,佛陀住在那提迦的砖瓦房中。当时,尊者阿那律、尊者难提和尊者金毗罗住在牛角娑罗林中。
那时,佛陀于傍晚从禅定中出定,前往牛角娑罗林。看林人远远地看到佛陀走来,看到后对佛陀说:“沙门,请不要进入这个林子。这里有三位善男子住在这里,他们希望独处。请不要打扰他们。”
尊者阿那律听到了看林人与佛陀的谈话。听到后对看林人说:“朋友看林人,不要阻止佛陀。佛陀是我们的导师,他来了。”于是尊者阿那律来到尊者难提和尊者金毗罗那里;走近后对尊者难提和尊者金毗罗说:“尊者们,快来,尊者们,快来,佛陀是我们的导师,他来了。”于是尊者阿那律、尊者难提和尊者金毗罗迎上前去迎接佛陀——一人接过佛陀的钵和衣,一人铺设座位,一人准备洗脚水。佛陀坐在铺设好的座位上。坐下后,佛陀洗了脚。那几位尊者也向佛陀顶礼后,坐在一旁。佛陀对坐在一旁的尊者阿那律说:
“阿那律,你们身体好吗?生活过得去吗?乞食没有疲劳吗?”“世尊,我们身体很好,生活过得去,世尊,我们乞食没有疲劳。”“那么,阿那律,你们是否和睦相处,欢喜无诤,情同水乳,相视以爱眼而住呢?”“世尊,我们确实和睦相处,欢喜无诤,情同水乳,相视以爱眼而住。”“那么,阿那律,你们是如何和睦相处,欢喜无诤,情同水乳,相视以爱眼而住的呢?”“世尊,我心里是这样想的:‘我真是得利了,我真是善得了,我能与这样的梵行者共同居住。’世尊,我对这些尊者,无论公开还是私下,都以慈悲的身业对待;无论公开还是私下,都以慈悲的语业对待;无论公开还是私下,都以慈悲的意业对待。世尊,我心里这样想:‘我何不放下自己的心,随顺这些尊者的心而行呢?’世尊,我确实放下自己的心,随顺这些尊者的心而行。世尊,我们的身体虽然不同,但我认为心是一致的。”
尊者难提也……(略)……尊者金毗罗也对佛陀说:“世尊,我心里也是这样想的:‘我真是得利了,我真是善得了,我能与这样的梵行者共同居住。’世尊,我对这些尊者,无论公开还是私下,都以慈悲的身业对待;无论公开还是私下,都以慈悲的语业对待;无论公开还是私下,都以慈悲的意业对待。世尊,我心里这样想:‘我何不放下自己的心,随顺这些尊者的心而行呢?’世尊,我确实放下自己的心,随顺这些尊者的心而行。世尊,我们的身体虽然不同,但我认为心是一致的。”
“世尊,我们就是这样和睦相处,欢喜无诤,情同水乳,相视以爱眼而住的。”
“善哉!善哉!阿那律!那么,阿那律,你们是否不放逸、勤奋、精进而住呢?”“世尊,我们确实不放逸、勤奋、精进而住。”“那么,阿那律,你们是如何不放逸、勤奋、精进而住的呢?”“世尊,我们这里,谁先从村庄乞食回来,就铺设座位,准备饮水和食物,准备垃圾桶。谁后从村庄乞食回来,如果有剩下的食物,如果想吃就吃,如果不想吃,就倒在少草的地方,或者倒在无生灵的水中。他收拾座位,收拾饮水和食物,收拾垃圾桶,打扫食堂。谁看到饮水罐、食物罐或厕所罐是空的,他就准备好。如果他一个人搬不动,就用手势叫来第二个人,两人一起用手势抬着去准备,但我们世尊,不会因此而争吵。世尊,我们每五天晚上进行彻夜的法谈。世尊,我们就是这样不放逸、勤奋、精进而住的。”
“善哉!善哉!阿那律!那么,阿那律,你们在不放逸、勤奋、精进而住的时候,有没有证得殊胜人法、圣智见的特殊安乐住呢?”“世尊,我们怎能没有呢!世尊,我们在这里,只要愿意,就能远离诸欲,远离不善法,有寻有伺,由离生喜乐,进入并安住于初禅。世尊,这就是我们不放逸、勤奋、精进而住时所证得的殊胜人法、圣智见的特殊安乐住。”
“善哉!善哉!阿那律!那么,阿那律,超越这种安住,或使这种安住寂止后,还有没有其他殊胜人法、圣智见的特殊安乐住呢?”“世尊,我们怎能没有呢!世尊,我们在这里,只要愿意,就能止息寻伺,内心平静,心一境性,无寻无伺,由定生喜乐,进入并安住于第二禅。世尊,超越这种安住,或使这种安住寂止后,这就是其他殊胜人法、圣智见的特殊安乐住。”
“善哉!善哉!阿那律!那么,阿那律,超越这种安住,或使这种安住寂止后,还有没有其他殊胜人法、圣智见的特殊安乐住呢?”“世尊,我们怎能没有呢!世尊,我们在这里,只要愿意,就能离喜,住于舍,正念正知,身体感受乐,贤圣者所说:‘舍念乐住’的第三禅,进入并安住。世尊,超越这种安住,或使这种安住寂止后,这就是其他殊胜人法、圣智见的特殊安乐住。”
“善哉!善哉!阿那律!那么,阿那律,超越这种安住,或使这种安住寂止后,还有没有其他殊胜人法、圣智见的特殊安乐住呢?”“世尊,我们怎能没有呢!世尊,我们在这里,只要愿意,就能断乐断苦,以前的喜忧都已消失,不苦不乐,由舍念清净,进入并安住于第四禅。世尊,超越这种安住,或使这种安住寂止后,这就是其他殊胜人法、圣智见的特殊安乐住。”
“善哉!善哉!阿那律!那么,阿那律,超越这种安住,或使这种安住寂止后,还有没有其他殊胜人法、圣智见的特殊安乐住呢?”“世尊,我们怎能没有呢!世尊,我们在这里,只要愿意,就能完全超越色想,灭除有对想,不作意种种想,进入并安住于‘虚空无边’的空无边处。世尊,超越这种安住,或使这种安住寂止后,这就是其他殊胜人法、圣智见的特殊安乐住。”
“善哉!善哉!阿那律!那么,阿那律,超越这种安住,或使这种安住寂止后,还有没有其他殊胜人法、圣智见的特殊安乐住呢?”“世尊,我们怎能没有呢!世尊,我们在这里,只要愿意,就能完全超越空无边处,进入并安住于‘识无边’的识无边处……(略)……完全超越识无边处,进入并安住于‘无所有’的无所有处……(略)……完全超越无所有处,进入并安住于非想非非想处。世尊,超越这种安住,或使这种安住寂止后,这就是其他殊胜人法、圣智见的特殊安乐住。”
“善哉!善哉!阿那律!那么,阿那律,超越这种安住,或使这种安住寂止后,还有没有其他殊胜人法、圣智见的特殊安乐住呢?”“世尊,我们怎能没有呢!世尊,我们在这里,只要愿意,就能完全超越非想非非想处,进入并安住于想受灭,并且我们以慧观见,烦恼已尽。世尊,超越这种安住,或使这种安住寂止后,这就是其他殊胜人法、圣智见的特殊安乐住。世尊,我们不认为有比这种安乐住更殊胜或更美妙的安乐住。”“善哉!善哉!阿那律!没有比这种安乐住更殊胜或更美妙的安乐住。”
于是佛陀以法谈教导、激励、鼓舞、使尊者阿那律、尊者难提和尊者金毗罗欢喜后,从座位起身离去。于是尊者阿那律、尊者难提和尊者金毗罗送走佛陀后返回,尊者难提和尊者金毗罗对尊者阿那律说:“我们有没有告诉尊者阿那律:‘我们已获得这些禅定三昧’,而尊者阿那律却在佛陀面前宣称我们已达到烦恼灭尽?”“尊者们并没有告诉我:‘我们已获得这些禅定三昧’,但是,我通过心识遍知尊者们的心——‘这些尊者已获得这些禅定三昧’。诸天神也告诉我这件事——‘这些尊者已获得这些禅定三昧’。于是佛陀在提问时,我便如实回答了。”
于是夜叉长身近佛陀所在之处;走近后向佛陀顶礼,然后站立一旁。夜叉长身站立一旁,对佛陀说:“世尊,弗栗氏人真是得利了,弗栗氏人民真是善得了,因为如来、阿罗汉、正等正觉者住在这里,还有这三位善男子——尊者阿那律、尊者难提和尊者金毗罗。”地居天神听到夜叉长身的声音,也发出声音:‘诸位,弗栗氏人真是得利了,弗栗氏人民真是善得了,因为如来、阿罗汉、正等正觉者住在这里,还有这三位善男子——尊者阿那律、尊者难提和尊者金毗罗。’地居天神的声音被听到后,四大天王天也……(略)……三十三天也……(略)……夜摩天也……(略)……兜率天也……(略)……化乐天也……(略)……他化自在天也……(略)……梵身天也发出声音——“诸位,弗栗氏人真是得利了,弗栗氏人民真是善得了,因为如来、阿罗汉、正等正觉者住在这里,还有这三位善男子——尊者阿那律、尊者难提和尊者金毗罗。”就这样,这几位尊者在那一刻、那一时、那一刹那间,声名远播直至梵天界。
“正是如此,长身,正是如此,长身!长身,这三位善男子离家出家,如果他们的家族能以清净心忆念这三位善男子,那么这个家族将长久受益安乐。长身,这三位善男子离家出家,如果他们的亲族能以清净心忆念这三位善男子,那么这个亲族将长久受益安乐。长身,这三位善男子离家出家,如果他们的村庄能以清净心忆念这三位善男子,那么这个村庄将长久受益安乐。长身,这三位善男子离家出家,如果他们的城镇能以清净心忆念这三位善男子,那么这个城镇将长久受益安乐。长身,这三位善男子离家出家,如果他们的城市能以清净心忆念这三位善男子,那么这个城市将长久受益安乐。长身,这三位善男子离家出家,如果他们的地区能以清净心忆念这三位善男子,那么这个地区将长久受益安乐。长身,如果所有的刹帝利都能以清净心忆念这三位善男子,那么所有的刹帝利都将长久受益安乐。长身,如果所有的婆罗门……(略)……长身,如果所有的吠舍……(略)……长身,如果所有的首陀罗都能以清净心忆念这三位善男子,那么所有的首陀罗都将长久受益安乐。长身,如果包括诸天、魔罗、梵天、沙门、婆罗门、天神和人类在内的世间都能以清净心忆念这三位善男子,那么包括诸天、魔罗、梵天、沙门、婆罗门、天神和人类在内的世间都将长久受益安乐。长身,你看这三位善男子为了许多人的利益,为了许多人的安乐,为了怜悯世间,为了天神和人类的利益、安乐而行。”
佛陀说了此话。夜叉长身欢喜地认可佛陀所说的话。
小牛角林经 第一终。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