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止息经
我曾如此听闻:
一时,世尊住在舍卫城祇园的给孤独园。在那儿,世尊对比丘们说:“比丘们!”
那些比丘回答世尊:“世尊!”
世尊如此说道:
“比丘们,一个致力于增上心修行的比丘,应时常思惟五种相。是哪五种呢?比丘们,如果比丘依止某个相、思惟某个相,生起了伴随着欲、瞋、痴的恶不善寻,那么,比丘们,他应将心转向另一个与善法相应的相。当他将心转向另一个与善法相应的相时,那些伴随着欲、瞋、痴的恶不善寻就会被舍弃,消失。当它们被舍弃后,他的心就会在内心安住、平静、一境、入定。比丘们,就像一个熟练的木匠或木匠的学徒,能用细木钉敲击、拔出、替换粗大的木钉;同样地,比丘们,如果比丘依止某个相、思惟某个相,生起了伴随着欲、瞋、痴的恶不善寻,那么,比丘们,他应将心转向另一个与善法相应的相。当他将心转向另一个与善法相应的相时,那些伴随着欲、瞋、痴的恶不善寻就会被舍弃,消失。当它们被舍弃后,他的心就会在内心安住、平静、一境、入定。
“比丘们,如果比丘虽然将心转向另一个与善法相应的相,但那些伴随着欲、瞋、痴的恶不善寻仍然生起,那么,比丘们,他应省察这些寻的过患——‘这些寻是不善的,这些寻是有罪的,这些寻将导致苦果。’当他省察这些寻的过患时,那些伴随着欲、瞋、痴的恶不善寻就会被舍弃,消失。当它们被舍弃后,他的心就会在内心安住、平静、一境、入定。比丘们,就像一个年轻貌美、爱好打扮的女子或男子,会因颈上系着蛇尸、狗尸或人尸而感到厌恶、羞耻、憎恶;同样地,比丘们,如果比丘虽然将心转向另一个与善法相应的相,但那些伴随着欲、瞋、痴的恶不善寻仍然生起,那么,比丘们,他应省察这些寻的过患——‘这些寻是不善的,这些寻是有罪的,这些寻将导致苦果。’当他省察这些寻的过患时,那些伴随着欲、瞋、痴的恶不善寻就会被舍弃,消失。当它们被舍弃后,他的心就会在内心安住、平静、一境、入定。
“比丘们,如果比丘虽然省察这些寻的过患,但那些伴随着欲、瞋、痴的恶不善寻仍然生起,那么,比丘们,他应对这些寻不加理会,不作意。当他对这些寻不加理会、不作意时,那些伴随着欲、瞋、痴的恶不善寻就会被舍弃,消失。当它们被舍弃后,他的心就会在内心安住、平静、一境、入定。比丘们,就像一个有眼之人,不想看见进入视野的色法,他就会闭上眼睛,或者转向别处。同样地,比丘们,如果比丘虽然省察这些寻的过患,但那些伴随着欲、瞋、痴的恶不善寻仍然生起,那些恶不善寻就会被舍弃,消失。当它们被舍弃后,他的心就会在内心安住、平静、一境、入定。
“比丘们,如果比丘虽然对这些寻不加理会、不作意,但那些伴随着欲、瞋、痴的恶不善寻仍然生起,那么,比丘们,他应思惟如何止息这些寻所依的行相。当他思惟如何止息这些寻所依的行相时,那些伴随着欲、瞋、痴的恶不善寻就会被舍弃,消失。当它们被舍弃后,他的心就会在内心安住、平静、一境、入定。比丘们,就像一个人正在快走。他会想:‘我为何要快走呢?我何不慢走呢?’于是他慢走了。他会想:‘我为何要慢走呢?我何不站着呢?’于是他站着。他会想:‘我为何要站着呢?我何不坐着呢?’于是他坐着。他会想:‘我为何要坐着呢?我何不躺着呢?’于是他躺着。比丘们,这样,那个人会逐渐舍弃粗显的姿势,采用微细的姿势。同样地,比丘们,如果比丘虽然对这些寻不加理会、不作意,但那些伴随着欲、瞋、痴的恶不善寻仍然生起,那些恶不善寻就会被舍弃,消失。当它们被舍弃后,他的心就会在内心安住、平静、一境、入定。
“比丘们,如果比丘虽然思惟如何止息这些寻所依的行相,但那些伴随着欲、瞋、痴的恶不善寻仍然生起。那么,比丘们,他应咬紧牙关,舌抵上颚,以心制伏心、压制心、折磨心。当他咬紧牙关,舌抵上颚,以心制伏心、压制心、折磨心时,那些伴随着欲、瞋、痴的恶不善寻就会被舍弃,消失。当它们被舍弃后,他的心就会在内心安住、平静、一境、入定。比丘们,就像一个强壮的人,抓住一个较弱的人的头、颈或肩,对他进行制伏、压制、折磨;同样地,比丘们,如果比丘虽然思惟如何止息这些寻所依的行相,但那些伴随着欲、瞋、痴的恶不善寻仍然生起。那么,比丘们,他应咬紧牙关,舌抵上颚,以心制伏心、压制心、折磨心。当他咬紧牙关,舌抵上颚,以心制伏心、压制心、折磨心时,那些伴随着欲、瞋、痴的恶不善寻就会被舍弃,消失。当它们被舍弃后,他的心就会在内心安住、平静、一境、入定。
“比丘们,当比丘依止某个相、思惟某个相,生起了伴随着欲、瞋、痴的恶不善寻时,他将心转向另一个与善法相应的相,那些伴随着欲、瞋、痴的恶不善寻就会被舍弃,消失。当它们被舍弃后,他的心就会在内心安住、平静、一境、入定。当他省察这些寻的过患时,那些伴随着欲、瞋、痴的恶不善寻就会被舍弃,消失。当它们被舍弃后,他的心就会在内心安住、平静、一境、入定。当他对这些寻不加理会、不作意时,那些伴随着欲、瞋、痴的恶不善寻就会被舍弃,消失。当它们被舍弃后,他的心就会在内心安住、平静、一境、入定。当他思惟如何止息这些寻所依的行相时,那些伴随着欲、瞋、痴的恶不善寻就会被舍弃,消失。当它们被舍弃后,他的心就会在内心安住、平静、一境、入定。当他咬紧牙关,舌抵上颚,以心制伏心、压制心、折磨心时,那些伴随着欲、瞋、痴的恶不善寻就会被舍弃,消失。当它们被舍弃后,他的心就会在内心安住、平静、一境、入定。比丘们,这就是所谓精通寻之道,能够自主寻,不愿寻的则不寻。已断除渴爱,解开系缚,正确地彻底了知我慢,从而终结了苦的修行者。”
世尊说了此番话。那些比丘心满意足,欢喜世尊所说。
寻止息经第十章终。
狮子吼品第二终。
其纲要:
小狮子吼、毛竖、最胜,大、小苦蕴、譬喻。
垢秽、蜜丸、两类寻,再次讲解五种相。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