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15经 推论经

MN.15 推论经

我是这样听闻的:

有一次,尊者大目犍连住在拔伽国苏苏摩罗山的婆娑迦罗林鹿野苑。那时,尊者大目犍连对众比丘说:“贤友们,比丘们!”那些比丘回答尊者大目犍连说:“贤友!”尊者大目犍连说道:

“贤友们,即使一位比丘请求:‘贤友们请指教我,我愿意接受贤友们的教导。’但他却难以被教导,具备难以被教导的品质,不能忍受教诲,不善于接受教导,那么同修们就不会认为应该去教导他,也不会认为应该去劝告他,也不会对他产生信任。

“贤友们,哪些是难以被教导的品质呢?贤友们,在此,比丘心怀恶愿,受恶愿的支配。贤友们,比丘心怀恶愿,受恶愿的支配——这也是难以被教导的品质。

“再者,贤友们,比丘自我夸耀,轻视他人。贤友们,比丘自我夸耀,轻视他人——这也是难以被教导的品质。

“再者,贤友们,比丘易怒,被嗔怒所控制。贤友们,比丘易怒,被嗔怒所控制——这也是难以被教导的品质。

“再者,贤友们,比丘易怒,因嗔怒而怀恨。贤友们,比丘易怒,因嗔怒而怀恨——这也是难以被教导的品质。

“再者,贤友们,比丘易怒,因嗔怒而固执。贤友们,比丘易怒,因嗔怒而固执——这也是难以被教导的品质。

“再者,贤友们,比丘易怒,言语中充满怒气。贤友们,比丘易怒,言语中充满怒气——这也是难以被教导的品质。

“再者,贤友们,比丘被指责时反驳指责者。贤友们,比丘被指责时反驳指责者——这也是难以被教导的品质。

“再者,贤友们,比丘被指责时贬低指责者。贤友们,比丘被指责时贬低指责者——这也是难以被教导的品质。

“再者,贤友们,比丘被指责时反而指责指责者。贤友们,比丘被指责时反而指责指责者——这也是难以被教导的品质。

“再者,贤友们,比丘被指责时转移话题,把话岔开,表现出愤怒、怨恨和不悦。贤友们,比丘被指责时转移话题,把话岔开,表现出愤怒、怨恨和不悦——这也是难以被教导的品质。

“再者,贤友们,比丘被指责时,对所指责的事实不作解释。贤友们,比丘被指责时,对所指责的事实不作解释——这也是难以被教导的品质。

“再者,贤友们,比丘有嫉妒心,有悭吝心。贤友们,比丘有嫉妒心,有悭吝心——这也是难以被教导的品质。

“再者,贤友们,比丘有嫉妒心,有吝啬心。贤友们,比丘有嫉妒心,有吝啬心——这也是难以被教导的品质。

“再者,贤友们,比丘诡诈,虚伪。贤友们,比丘诡诈,虚伪——这也是难以被教导的品质。

“再者,贤友们,比丘顽固,傲慢。贤友们,比丘顽固,傲慢——这也是难以被教导的品质。

“再者,贤友们,比丘执着于自己的见解,固执己见,难以舍弃。贤友们,比丘执着于自己的见解,固执己见,难以舍弃——这也是难以被教导的品质。这些就被称为贤友们,难以被教导的品质。

“贤友们,如果一位比丘不请求:‘贤友们请指教我,我愿意接受贤友们的教导。’但他却容易被教导,具备容易被教导的品质,能忍受教诲,善于接受教导,那么同修们就会认为应该去教导他,也会认为应该去劝告他,也会对他产生信任。

“贤友们,哪些是容易被教导的品质呢?贤友们,在此,比丘不心怀恶愿,不受恶愿的支配。贤友们,比丘不心怀恶愿,不受恶愿的支配——这也是容易被教导的品质。

“再者,贤友们,比丘不自我夸耀,不轻视他人。贤友们,比丘不自我夸耀,不轻视他人——这也是容易被教导的品质。

“再者,贤友们,比丘不嗔怒,不被嗔怒所控制。贤友们,比丘不嗔怒,不被嗔怒所控制——这也是容易被教导的品质。

“再者,贤友们,比丘不嗔怒,不因嗔怒而怀恨。贤友们,比丘不嗔怒,不因嗔怒而怀恨——这也是容易被教导的品质。

“再者,贤友们,比丘不嗔怒,不因嗔怒而固执。贤友们,比丘不嗔怒,不因嗔怒而固执——这也是容易被教导的品质。

“再者,贤友们,比丘不嗔怒,言语中不充满怒气。贤友们,比丘不嗔怒,言语中不充满怒气——这也是容易被教导的品质。

“再者,贤友们,比丘被指责时,不反驳指责者。贤友们,比丘被指责时,不反驳指责者——这也是容易被教导的品质。

“再者,贤友们,比丘被指责时,不贬低指责者。贤友们,比丘被指责时,不贬低指责者——这也是容易被教导的品质。

“再者,贤友们,比丘被指责时,不反而指责指责者。贤友们,比丘被指责时,不反而指责指责者——这也是容易被教导的品质。

“再者,贤友们,比丘被指责时,不转移话题,不把话岔开,不表现出愤怒、怨恨和不悦。贤友们,比丘被指责时,不转移话题,不把话岔开,不表现出愤怒、怨恨和不悦——这也是容易被教导的品质。

“再者,贤友们,比丘被指责时,对所指责的事实作解释。贤友们,比丘被指责时,对所指责的事实作解释——这也是容易被教导的品质。

“再者,贤友们,比丘没有嫉妒心,没有悭吝心。贤友们,比丘没有嫉妒心,没有悭吝心——这也是容易被教导的品质。

“再者,贤友们,比丘没有嫉妒心,没有吝啬心。贤友们,比丘没有嫉妒心,没有吝啬心——这也是容易被教导的品质。

“再者,贤友们,比丘不诡诈,不虚伪。贤友们,比丘不诡诈,不虚伪——这也是容易被教导的品质。

“再者,贤友们,比丘不顽固,不傲慢。贤友们,比丘不顽固,不傲慢——这也是容易被教导的品质。

“再者,贤友们,比丘不执着于自己的见解,不固执己见,容易舍弃。贤友们,比丘不执着于自己的见解,不固执己见,容易舍弃——这也是容易被教导的品质。这些就被称为贤友们,容易被教导的品质。

“贤友们,比丘应该这样自我省察:‘这个心怀恶愿,受恶愿支配的人,是我所不喜欢、不愉快的;如果我心怀恶愿,受恶愿支配,那么我也会是他人的不喜欢、不愉快的。’贤友们,比丘应该这样知道,并生起‘我将不心怀恶愿,不受恶愿支配’的意念。

“‘这个自我夸耀、轻视他人的人,是我所不喜欢、不愉快的;如果我自我夸耀、轻视他人,那么我也会是他人的不喜欢、不愉快的。’贤友们,比丘应该这样知道,并生起‘我将不自我夸耀,不轻视他人’的意念。

“‘这个易怒、被嗔怒控制的人,是我所不喜欢、不愉快的;如果我易怒、被嗔怒控制,那么我也会是他人的不喜欢、不愉快的。’贤友们,比丘应该这样知道,并生起‘我将不嗔怒,不被嗔怒控制’的意念。

“‘这个易怒、因嗔怒而怀恨的人,是我所不喜欢、不愉快的;如果我易怒、因嗔怒而怀恨,那么我也会是他人的不喜欢、不愉快的。’贤友们,比丘应该这样知道,并生起‘我将不嗔怒,不因嗔怒而怀恨’的意念。

“‘这个易怒、因嗔怒而固执的人,是我所不喜欢、不愉快的;如果我易怒、因嗔怒而固执,那么我也会是他人的不喜欢、不愉快的。’贤友们,比丘应该这样知道,并生起‘我将不嗔怒,不因嗔怒而固执’的意念。

“‘这个易怒、言语中充满怒气的人,是我所不喜欢、不愉快的;如果我易怒、言语中充满怒气,那么我也会是他人的不喜欢、不愉快的。’贤友们,比丘应该这样知道,并生起‘我将不嗔怒,言语中不充满怒气’的意念。

“‘这个被指责时反驳指责者的人,是我所不喜欢、不愉快的;如果我被指责时反驳指责者,那么我也会是他人的不喜欢、不愉快的。’贤友们,比丘应该这样知道,并生起‘我被指责时,将不反驳指责者’的意念。

“‘这个被指责时贬低指责者的人,是我所不喜欢、不愉快的;如果我被指责时贬低指责者,那么我也会是他人的不喜欢、不愉快的。’贤友们,比丘应该这样知道,并生起‘我被指责时,将不贬低指责者’的意念。

“‘这个被指责时反而指责指责者的人,是我所不喜欢、不愉快的;如果我被指责时反而指责指责者,那么我也会是他人的不喜欢、不愉快的。’贤友们,比丘应该这样知道,并生起‘我被指责时,将不反而指责指责者’的意念。

“‘这个被指责时转移话题,把话岔开,表现出愤怒、怨恨和不悦的人,是我所不喜欢、不愉快的;如果我被指责时转移话题,把话岔开,表现出愤怒、怨恨和不悦,那么我也会是他人的不喜欢、不愉快的。’贤友们,比丘应该这样知道,并生起‘我被指责时,将不转移话题,不把话岔开,不表现出愤怒、怨恨和不悦’的意念。

“‘这个被指责时,对所指责的事实不作解释的人,是我所不喜欢、不愉快的;如果我被指责时,对所指责的事实不作解释,那么我也会是他人的不喜欢、不愉快的。’贤友们,比丘应该这样知道,并生起‘我被指责时,将对所指责的事实作解释’的意念。

“‘这个有嫉妒心、有悭吝心的人,是我所不喜欢、不愉快的;如果我有嫉妒心、有悭吝心,那么我也会是他人的不喜欢、不愉快的。’贤友们,比丘应该这样知道,并生起‘我将没有嫉妒心,没有悭吝心’的意念。

“‘这个有嫉妒心、有吝啬心的人,是我所不喜欢、不愉快的;如果我有嫉妒心、有吝啬心,那么我也会是他人的不喜欢、不愉快的。’贤友们,比丘应该这样知道,并生起‘我将没有嫉妒心,没有吝啬心’的意念。

“‘这个诡诈、虚伪的人,是我所不喜欢、不愉快的;如果我诡诈、虚伪,那么我也会是他人的不喜欢、不愉快的。’贤友们,比丘应该这样知道,并生起‘我将不诡诈,不虚伪’的意念。

“‘这个顽固、傲慢的人,是我所不喜欢、不愉快的;如果我顽固、傲慢,那么我也会是他人的不喜欢、不愉快的。’贤友们,比丘应该这样知道,并生起‘我将不顽固,不傲慢’的意念。

“‘这个执着于自己的见解,固执己见,难以舍弃的人,是我所不喜欢、不愉快的;如果我执着于自己的见解,固执己见,难以舍弃,那么我也会是他人的不喜欢、不愉快的。’贤友们,比丘应该这样知道,并生起‘我将不执着于自己的见解,不固执己见,容易舍弃’的意念。

“贤友们,在此,比丘应该这样自我省察:‘我是否心怀恶愿,受恶愿支配?’贤友们,如果比丘省察后,知道:‘我心怀恶愿,受恶愿支配。’那么,贤友们,这位比丘就应该努力断除这些恶不善法。如果贤友们,比丘省察后,知道:‘我没有心怀恶愿,没有受恶愿支配。’那么,贤友们,这位比丘就应该带着这份喜悦和欢欣,昼夜不断地修习善法。

“再者,贤友们,比丘应该这样自我省察:‘我是否自我夸耀,轻视他人?’贤友们,如果比丘省察后,知道:‘我自我夸耀,轻视他人。’那么,贤友们,这位比丘就应该努力断除这些恶不善法。如果贤友们,比丘省察后,知道:‘我没有自我夸耀,没有轻视他人。’那么,贤友们,这位比丘就应该带着这份喜悦和欢欣,昼夜不断地修习善法。

“再者,贤友们,比丘应该这样自我省察:‘我是否易怒,被嗔怒控制?’贤友们,如果比丘省察后,知道:‘我易怒,被嗔怒控制。’那么,贤友们,这位比丘就应该努力断除这些恶不善法。如果贤友们,比丘省察后,知道:‘我没有易怒,没有被嗔怒控制。’那么,贤友们,这位比丘就应该带着这份喜悦和欢欣,昼夜不断地修习善法。

“再者,贤友们,比丘应该这样自我省察:‘我是否易怒,因嗔怒而怀恨?’贤友们,如果比丘省察后,知道:‘我易怒,因嗔怒而怀恨。’那么,贤友们,这位比丘就应该努力断除这些恶不善法。如果贤友们,比丘省察后,知道:‘我没有易怒,没有因嗔怒而怀恨。’那么,贤友们,这位比丘就应该带着这份喜悦和欢欣,昼夜不断地修习善法。

“再者,贤友们,比丘应该这样自我省察:‘我是否易怒,因嗔怒而固执?’贤友们,如果比丘省察后,知道:‘我易怒,因嗔怒而固执。’那么,贤友们,这位比丘就应该努力断除这些恶不善法。如果贤友们,比丘省察后,知道:‘我没有易怒,没有因嗔怒而固执。’那么,贤友们,这位比丘就应该带着这份喜悦和欢欣,昼夜不断地修习善法。

“再者,贤友们,比丘应该这样自我省察:‘我是否易怒,言语中充满怒气?’贤友们,如果比丘省察后,知道:‘我易怒,言语中充满怒气。’那么,贤友们,这位比丘就应该努力断除这些恶不善法。如果贤友们,比丘省丘省察后,知道:‘我没有易怒,言语中不充满怒气。’那么,贤友们,这位比丘就应该带着这份喜悦和欢欣,昼夜不断地修习善法。

“再者,贤友们,比丘应该这样自我省察:‘我是否被指责时反驳指责者?’贤友们,如果比丘省察后,知道:‘我被指责时反驳指责者。’那么,贤友们,这位比丘就应该努力断除这些恶不善法。如果贤友们,比丘省察后,知道:‘我被指责时,不反驳指责者。’那么,贤友们,这位比丘就应该带着这份喜悦和欢欣,昼夜不断地修习善法。

“再者,贤友们,比丘应该这样自我省察:‘我是否被指责时贬低指责者?’贤友们,如果比丘省察后,知道:‘我被指责时贬低指责者。’那么,贤友们,这位比丘就应该努力断除这些恶不善法。如果贤友们,比丘省察后,知道:‘我被指责时,不贬低指责者。’那么,贤友们,这位比丘就应该带着这份喜悦和欢欣,昼夜不断地修习善法。

“再者,贤友们,比丘应该这样自我省察:‘我是否被指责时反而指责指责者?’贤友们,如果比丘省察后,知道:‘我被指责时反而指责指责者。’那么,贤友们,这位比丘就应该努力断除这些恶不善法。如果贤友们,比丘省察后,知道:‘我被指责时,不反而指责指责者。’那么,贤友们,这位比丘就应该带着这份喜悦和欢欣,昼夜不断地修习善法。

“再者,贤友们,比丘应该这样自我省察:‘我是否被指责时转移话题,把话岔开,表现出愤怒、怨恨和不悦?’贤友们,如果比丘省察后,知道:‘我被指责时转移话题,把话岔开,表现出愤怒、怨恨和不悦。’那么,贤友们,这位比丘就应该努力断除这些恶不善法。如果贤友们,比丘省察后,知道:‘我被指责时,不转移话题,不把话岔开,不表现出愤怒、怨恨和不悦。’那么,贤友们,这位比丘就应该带着这份喜悦和欢欣,昼夜不断地修习善法。

“再者,贤友们,比丘应该这样自我省察:‘我是否被指责时,对所指责的事实不作解释?’贤友们,如果比丘省察后,知道:‘我被指责时,对所指责的事实不作解释。’那么,贤友们,这位比丘就应该努力断除这些恶不善法。如果贤友们,比丘省察后,知道:‘我被指责时,对所指责的事实作解释。’那么,贤友们,这位比丘就应该带着这份喜悦和欢欣,昼夜不断地修习善法。

“再者,贤友们,比丘应该这样自我省察:‘我是否有嫉妒心,有悭吝心?’贤友们,如果比丘省察后,知道:‘我有嫉妒心,有悭吝心。’那么,贤友们,这位比丘就应该努力断除这些恶不善法。如果贤友们,比丘省察后,知道:‘我没有嫉妒心,没有悭吝心。’那么,贤友们,这位比丘就应该带着这份喜悦和欢欣,昼夜不断地修习善法。

“再者,贤友们,比丘应该这样自我省察:‘我是否有嫉妒心,有吝啬心?’贤友们,如果比丘省察后,知道:‘我有嫉妒心,有吝啬心。’那么,贤友们,这位比丘就应该努力断除这些恶不善法。如果贤友们,比丘省察后,知道:‘我没有嫉妒心,没有吝啬心。’那么,贤友们,这位比丘就应该带着这份喜悦和欢欣,昼夜不断地修习善法。

“再者,贤友们,比丘应该这样自我省察:‘我是否诡诈、虚伪?’贤友们,如果比丘省察后,知道:‘我诡诈、虚伪。’那么,贤友们,这位比丘就应该努力断除这些恶不善法。如果贤友们,比丘省察后,知道:‘我没有诡诈,没有虚伪。’那么,贤友们,这位比丘就应该带着这份喜悦和欢欣,昼夜不断地修习善法。

“再者,贤友们,比丘应该这样自我省察:‘我是否顽固、傲慢?’贤友们,如果比丘省察后,知道:‘我顽固、傲慢。’那么,贤友们,这位比丘就应该努力断除这些恶不善法。如果贤友们,比丘省察后,知道:‘我没有顽固,没有傲慢。’那么,贤友们,这位比丘就应该带着这份喜悦和欢欣,昼夜不断地修习善法。

“再者,贤友们,比丘应该这样自我省察:‘我是否执着于自己的见解,固执己见,难以舍弃?’贤友们,如果比丘省察后,知道:‘我执着于自己的见解,固执己见,难以舍弃。’那么,贤友们,这位比丘就应该努力断除这些恶不善法。如果贤友们,比丘省察后,知道:‘我没有执着于自己的见解,没有固执己见,容易舍弃。’那么,贤友们,这位比丘就应该带着这份喜悦和欢欣,昼夜不断地修习善法。

“贤友们,如果比丘省察后,发现所有这些恶不善法都未被自己断除,那么,贤友们,这位比丘就应该努力断除所有这些恶不善法。如果贤友们,比丘省察后,发现所有这些恶不善法都已被自己断除,那么,贤友们,这位比丘就应该带着这份喜悦和欢欣,昼夜不断地修习善法。

“贤友们,就如同年轻的男女,爱好修饰,照着清洁明亮的镜子或清澈的水盆,如果看到上面有尘垢或污点,他就会努力去除这些尘垢或污点;如果看不到尘垢或污点,他就会因此感到心满意足:‘我真有福气啊,我真是清净啊!’同样地,贤友们,如果比丘省察后,发现所有这些恶不善法都未被自己断除,那么,贤友们,这位比丘就应该努力断除所有这些恶不善法。如果贤友们,比丘省察后,发现所有这些恶不善法都已被自己断除,那么,贤友们,这位比丘就应该带着这份喜悦和欢欣,昼夜不断地修习善法。”

尊者大目犍连说了这番话。那些比丘心满意足,对尊者大目犍连的话语感到欢喜。

推论经 第五终。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5打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