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146经 难陀迦教诫经
我曾这样听闻:一时,世尊住在舍卫城祇园精舍给孤独园。那时,大波阇波提乔答弥与五百比丘尼众一同前往世尊之处;抵达后,顶礼世尊,然后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大波阇波提乔答弥对世尊说:“世尊,请世尊教诫比丘尼;世尊,请世尊训导比丘尼;世尊,请世尊为比丘尼说法。”
那时,诸长老比丘轮流教诫比丘尼。尊者难陀迦不愿轮流教诫比丘尼。于是世尊对尊者阿难说:“阿难,今天轮到谁教诫比丘尼呢?”“世尊,所有人都已轮流教诫比丘尼了。世尊,这位尊者难陀迦不愿轮流教诫比丘尼。”
于是世尊对尊者难陀迦说:“难陀迦,教诫比丘尼吧;难陀迦,训导比丘尼吧;婆罗门,你为比丘尼说法吧。”“世尊,是的。”尊者难陀迦应允世尊后,在上午,穿好衣服,持衣钵进入舍卫城乞食。在舍卫城乞食完毕,饭后从乞食中归来,独自前往王园。那些比丘尼远远地看见尊者难陀迦前来。看见后,她们准备了座位,并备好洗脚水。尊者难陀迦坐在准备好的座位上。坐下后,他洗了脚。那些比丘尼也顶礼尊者难陀迦,然后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那些比丘尼,尊者难陀迦对她们说:“诸姊妹,将会有问答。在那里,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或者,如果有人有疑问或困惑,可以直接问我:‘世尊,这是什么意思?它的意义何在?’”她们说:“世尊,仅仅如此,我们就对尊者难陀迦感到满意和欢喜,因为尊者难陀迦允许我们提问。”
“诸姊妹,你们认为如何?眼睛是常还是无常?”“世尊,无常。”“那么,无常的是苦还是乐?”“世尊,苦。”“那么,无常、是苦、有变易法的东西,适合将其视为‘这是我的,我就是这个,这是我的自我’吗?”“世尊,不适合。”“诸姊妹,你们认为如何?耳朵是常还是无常?”“世尊,无常……(广说)……鼻子是常还是无常?”“世尊,无常。”……“舌头是常还是无常?”“世尊,无常。”……“身体是常还是无常?”“世尊,无常。”……“意是常还是无常?”“世尊,无常。”“那么,无常的是苦还是乐?”“世尊,苦。”“那么,无常、是苦、有变易法的东西,适合将其视为‘这是我的,我就是这个,这是我的自我’吗?”“世尊,不适合。”“这是何故?”“世尊,我们以前就已如实地以正慧善见:‘这六个内处是无常的。’” “善哉,善哉,诸姊妹!诸姊妹,圣弟子如实以正慧观见时,便是如此。”
“诸姊妹,你们认为如何?色是常还是无常?”“世尊,无常。”“那么,无常的是苦还是乐?”“世尊,苦。”“那么,无常、是苦、有变易法的东西,适合将其视为‘这是我的,我就是这个,这是我的自我’吗?”“世尊,不适合。”“诸姊妹,你们认为如何?声是常还是无常?”“世尊,无常……(广说)……香是常还是无常?”“世尊,无常。”……“味是常还是无常?”“世尊,无常。”……“触是常还是无常?”“世尊,无常。”……“法是常还是无常?”“世尊,无常。”“那么,无常的是苦还是乐?”“世尊,苦。”“那么,无常、是苦、有变易法的东西,适合将其视为‘这是我的,我就是这个,这是我的自我’吗?”“世尊,不适合。”“这是何故?”“世尊,我们以前就已如实地以正慧善见:‘这六个外处是无常的。’” “善哉,善哉,诸姊妹!诸姊妹,圣弟子如实以正慧观见时,便是如此。”
“诸姊妹,你们认为如何?眼识是常还是无常?”“世尊,无常。”“那么,无常的是苦还是乐?”“世尊,苦。”“那么,无常、是苦、有变易法的东西,适合将其视为‘这是我的,我就是这个,这是我的自我’吗?”“世尊,不适合。”“诸姊妹,你们认为如何?耳识是常还是无常?”“世尊,无常……(广说)……鼻识是常还是无常?”“世尊,无常。”……“舌识是常还是无常?”“世尊,无常。”……“身识是常还是无常?”“世尊,无常。”……“意识是常还是无常?”“世尊,无常。”“那么,无常的是苦还是乐?”“世尊,苦。”“那么,无常、是苦、有变易法的东西,适合将其视为‘这是我的,我就是这个,这是我的自我’吗?”“世尊,不适合。”“这是何故?”“世尊,我们以前就已如实地以正慧善见:‘这六个识身是无常的。’” “善哉,善哉,诸姊妹!诸姊妹,圣弟子如实以正慧观见时,便是如此。”
“诸姊妹,譬如油灯燃烧时,油是无常、有变易法,灯芯是无常、有变易法,火焰是无常、有变易法,光也是无常、有变易法。诸姊妹,若有人这样说:‘那油灯燃烧时,油是无常、有变易法,灯芯是无常、有变易法,火焰是无常、有变易法;而它的光是常、恒常、永恒、不变易法。’诸姊妹,这样说的人说得对吗?”“世尊,不对。”“这是何故?”“世尊,那油灯燃烧时,油是无常、有变易法,灯芯是无常、有变易法,火焰是无常、有变易法;何况它的光是无常、有变易法呢!”“诸姊妹,同样地,若有人这样说:‘这六个内处是无常的。而缘于六个内处所感受到的乐、苦或不苦不乐,是常、恒常、永恒、不变易法。’诸姊妹,这样说的人说得对吗?”“世尊,不对。”“这是何故?”“世尊,缘于相应的因,相应的感受就会生起。随着相应的因的灭尽,相应的感受就会灭尽。”“善哉,善哉,诸姊妹!诸姊妹,圣弟子如实以正慧观见时,便是如此。”
“诸姊妹,譬如一棵大树,有髓的树,其根是无常、有变易法,树干是无常、有变易法,枝叶是无常、有变易法,树荫也是无常、有变易法。诸姊妹,若有人这样说:‘那棵大树,有髓的树,其根是无常、有变易法,树干是无常、有变易法,枝叶是无常、有变易法;而它的树荫是常、恒常、永恒、不变易法。’诸姊妹,这样说的人说得对吗?”“世尊,不对。”“这是何故?”“世尊,那棵大树,有髓的树,其根是无常、有变易法,树干是无常、有变易法,枝叶是无常、有变易法;何况它的树荫是无常、有变易法呢!”“诸姊妹,同样地,若有人这样说:‘这六个外处是无常的。而缘于六个外处所感受到的乐、苦或不苦不乐,是常、恒常、永恒、不变易法。’诸姊妹,这样说的人说得对吗?”“世尊,不对。”“这是何故?”“世尊,缘于相应的因,相应的感受就会生起。随着相应的因的灭尽,相应的感受就会灭尽。”“善哉,善哉,诸姊妹!诸姊妹,圣弟子如实以正慧观见时,便是如此。”
“诸姊妹,譬如熟练的屠牛者或屠牛者的学徒,杀牛后,用锋利的屠刀将牛切割,不损害内里的肉体,不损害外在的皮革。凡是内里的脂肪、内里的筋、内里的结合处,他都用锋利的屠刀将其斩断、切割、分离、截断。斩断、切割、分离、截断后,摇晃除去外在的皮革,再用那皮革将那牛覆盖起来,然后说:‘这牛仍然与这皮革连接着。’诸姊妹,这样说的人说得对吗?”“世尊,不对。”“这是何故?”“世尊,那熟练的屠牛者或屠牛者的学徒,杀牛后,用锋利的屠刀将牛切割,不损害内里的肉体,不损害外在的皮革。凡是内里的脂肪、内里的筋、内里的结合处,他都用锋利的屠刀将其斩断、切割、分离、截断。斩断、切割、分离、截断后,摇晃除去外在的皮革,再用那皮革将那牛覆盖起来,即使他这样说:‘这牛仍然与这皮革连接着。’然而,那牛却与那皮革分离了。”
“诸姊妹,我这个比喻是为了让你们明白其义。其义如下:‘内里的肉体’,诸姊妹,这是指六个内处;‘外在的皮革’,诸姊妹,这是指六个外处;‘内里的脂肪、内里的筋、内里的结合处’,诸姊妹,这是指欢喜欲乐;‘锋利的屠刀’,诸姊妹,这是指圣慧;凭借这圣慧,斩断、切割、分离、截断内里的烦恼、内里的结缚、内里的束缚。”
“诸姊妹,这有七种觉支,通过修习和多做,比丘能因诸漏的灭尽,于现法中自证、现证、具足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而住。哪七种呢?诸姊妹,在此,比丘修习念觉支,依离、依无欲、依灭、导向舍弃;修习择法觉支……(广说)……修习精进觉支……修习喜觉支……修习轻安觉支……修习定觉支……修习舍觉支,依离、依无欲、依灭、导向舍弃。诸姊妹,这七种觉支,通过修习和多做,比丘能因诸漏的灭尽,于现法中自证、现证、具足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而住。”
于是尊者难陀迦以这个教诫教诫那些比丘尼后,遣返她们说:“诸姊妹,去吧,时间到了。”于是那些比丘尼欢喜、随喜尊者难陀迦所说,从座位上起身,顶礼尊者难陀迦,右绕后,前往世尊之处;抵达后,顶礼世尊,然后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那些比丘尼,世尊对她们说:“诸比丘尼,去吧,时间到了。”于是那些比丘尼顶礼世尊,右绕后,离开了。于是世尊在那些比丘尼刚离开不久,对诸比丘说:“诸比丘,譬如在十四日布萨日,大多数人对月亮没有疑问或困惑,认为‘月亮是亏的还是圆的?’而实际上,月亮就是亏的。同样地,诸比丘,那些比丘尼对难陀迦的说法感到满意,但尚未完全圆满她们的意愿。”
于是世尊对尊者难陀迦说:“那么,难陀迦,明天你也用同样的教诫教诫那些比丘尼吧。”“世尊,是的。”尊者难陀迦应允世尊。于是尊者难陀迦在第二天清晨,穿好衣服,持衣钵进入舍卫城乞食。在舍卫城乞食完毕,饭后从乞食中归来,独自前往王园。那些比丘尼远远地看见尊者难陀迦前来。看见后,她们准备了座位,并备好洗脚水。尊者难陀迦坐在准备好的座位上。坐下后,他洗了脚。那些比丘尼也顶礼尊者难陀迦,然后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那些比丘尼,尊者难陀迦对她们说:“诸姊妹,将会有问答。在那里,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或者,如果有人有疑问或困惑,可以直接问我:‘世尊,这是什么意思?它的意义何在?’”她们说:“世尊,仅仅如此,我们就对尊者难陀迦感到满意和欢喜,因为尊者难陀迦允许我们提问。”
“诸姊妹,你们认为如何?眼睛是常还是无常?”“世尊,无常。”“那么,无常的是苦还是乐?”“世尊,苦。”“那么,无常、是苦、有变易法的东西,适合将其视为‘这是我的,我就是这个,这是我的自我’吗?”“世尊,不适合。”“诸姊妹,你们认为如何?耳朵是常还是无常?”“世尊,无常……(广说)……鼻子是常还是无常?”“世尊,无常。”……“舌头……身体……意是常还是无常?”“世尊,无常。”“那么,无常的是苦还是乐?”“世尊,苦。”“那么,无常、是苦、有变易法的东西,适合将其视为‘这是我的,我就是这个,这是我的自我’吗?”“世尊,不适合。”“这是何故?”“世尊,我们以前就已如实地以正慧善见:‘这六个内处是无常的。’” “善哉,善哉,诸姊妹!诸姊妹,圣弟子如实以正慧观见时,便是如此。”
“诸姊妹,你们认为如何?色是常还是无常?”“世尊,无常。”“那么,无常的是苦还是乐?”“世尊,苦。”“那么,无常、是苦、有变易法的东西,适合将其视为‘这是我的,我就是这个,这是我的自我’吗?”“世尊,不适合。”“诸姊妹,你们认为如何?声是常还是无常?”“世尊,无常……(广说)……香是常还是无常?”“世尊,无常。”……“味是常还是无常?”“世尊,无常。”……“触是常还是无常?”“世尊,无常。”……“法是常还是无常?”“世尊,无常。”“那么,无常的是苦还是乐?”“世尊,苦。”“那么,无常、是苦、有变易法的东西,适合将其视为‘这是我的,我就是这个,这是我的自我’吗?”“世尊,不适合。”“这是何故?”“世尊,我们以前就已如实地以正慧善见:‘这六个外处是无常的。’” “善哉,善哉,诸姊妹!诸姊妹,圣弟子如实以正慧观见时,便是如此。”
“诸姊妹,你们认为如何?眼识是常还是无常?”“世尊,无常……(广说)……耳识是常还是无常?”“世尊,无常。”……“鼻识是常还是无常?”“世尊,无常。”……“舌识是常还是无常?”“世尊,无常。”……“身识是常还是无常?”“世尊,无常。”……“意识是常还是无常?”“世尊,无常。”“那么,无常的是苦还是乐?”“世尊,苦。”“那么,无常、是苦、有变易法的东西,适合将其视为‘这是我的,我就是这个,这是我的自我’吗?”“世尊,不适合。”“这是何故?”“世尊,我们以前就已如实地以正慧善见:‘这六个识身是无常的。’” “善哉,善哉,诸姊妹!诸姊妹,圣弟子如实以正慧观见时,便是如此。”
“诸姊妹,譬如油灯燃烧时,油是无常、有变易法,灯芯是无常、有变易法,火焰是无常、有变易法,光也是无常、有变易法。诸姊妹,若有人这样说:‘那油灯燃烧时,油是无常、有变易法,灯芯是无常、有变易法,火焰是无常、有变易法;而它的光是常、恒常、永恒、不变易法。’诸姊妹,这样说的人说得对吗?”“世尊,不对。”“这是何故?”“世尊,那油灯燃烧时,油是无常、有变易法,灯芯是无常、有变易法,火焰是无常、有变易法;何况它的光是无常、有变易法呢!”“诸姊妹,同样地,若有人这样说:‘这六个内处是无常的。而缘于六个内处所感受到的乐、苦或不苦不乐,是常、恒常、永恒、不变易法。’诸姊妹,这样说的人说得对吗?”“世尊,不对。”“这是何故?”“世尊,缘于相应的因,相应的感受就会生起。随着相应的因的灭尽,相应的感受就会灭尽。”“善哉,善哉,诸姊妹!诸姊妹,圣弟子如实以正慧观见时,便是如此。”
“诸姊妹,譬如一棵大树,有髓的树,其根是无常、有变易法,树干是无常、有变易法,枝叶是无常、有变易法,树荫也是无常、有变易法。诸姊妹,若有人这样说:‘那棵大树,有髓的树,其根是无常、有变易法,树干是无常、有变易法,枝叶是无常、有变易法;而它的树荫是常、恒常、永恒、不变易法。’诸姊妹,这样说的人说得对吗?”“世尊,不对。”“这是何故?”“世尊,那棵大树,有髓的树,其根是无常、有变易法,树干是无常、有变易法,枝叶是无常、有变易法;何况它的树荫是无常、有变易法呢!”“诸姊妹,同样地,若有人这样说:‘这六个外处是无常的。而缘于六个外处所感受到的乐、苦或不苦不乐,是常、恒常、永恒、不变易法。’诸姊妹,这样说的人说得对吗?”“世尊,不对。”“这是何故?”“世尊,缘于相应的因,相应的感受就会生起。随着相应的因的灭尽,相应的感受就会灭尽。”“善哉,善哉,诸姊妹!诸姊妹,圣弟子如实以正慧观见时,便是如此。”
“诸姊妹,譬如熟练的屠牛者或屠牛者的学徒,杀牛后,用锋利的屠刀将牛切割,不损害内里的肉体,不损害外在的皮革。凡是内里的脂肪、内里的筋、内里的结合处,他都用锋利的屠刀将其斩断、切割、分离、截断。斩断、切割、分离、截断后,摇晃除去外在的皮革,再用那皮革将那牛覆盖起来,然后说:‘这牛仍然与这皮革连接着。’诸姊妹,这样说的人说得对吗?”“世尊,不对。”“这是何故?”“世尊,那熟练的屠牛者或屠牛者的学徒,杀牛后,用锋利的屠刀将牛切割,不损害内里的肉体,不损害外在的皮革。凡是内里的脂肪、内里的筋、内里的结合处,他都用锋利的屠刀将其斩断、切割、分离、截断。斩断、切割、分离、截断后,摇晃除去外在的皮革,再用那皮革将那牛覆盖起来,即使他这样说:‘这牛仍然与这皮革连接着。’然而,那牛却与那皮革分离了。”
“诸姊妹,我这个比喻是为了让你们明白其义。其义如下:‘内里的肉体’,诸姊妹,这是指六个内处;‘外在的皮革’,诸姊妹,这是指六个外处;‘内里的脂肪、内里的筋、内里的结合处’,诸姊妹,这是指欢喜欲乐;‘锋利的屠刀’,诸姊妹,这是指圣慧;凭借这圣慧,斩断、切割、分离、截断内里的烦恼、内里的结缚、内里的束缚。”
“诸姊妹,这有七种觉支,通过修习和多做,比丘能因诸漏的灭尽,于现法中自证、现证、具足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而住。哪七种呢?诸姊妹,在此,比丘修习念觉支,依离、依无欲、依灭、导向舍弃;修习择法觉支……(广说)……修习精进觉支……修习喜觉支……修习轻安觉支……修习定觉支……修习舍觉支,依离、依无欲、依灭、导向舍弃。诸姊妹,这七种觉支,通过修习和多做,比丘能因诸漏的灭尽,于现法中自证、现证、具足无漏心解脱、慧解脱而住。”
于是尊者难陀迦以这个教诫教诫那些比丘尼后,遣返她们说:“诸姊妹,去吧,时间到了。”于是那些比丘尼欢喜、随喜尊者难陀迦所说,从座位上起身,顶礼尊者难陀迦,右绕后,前往世尊之处;抵达后,顶礼世尊,然后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那些比丘尼,世尊对她们说:“诸比丘尼,去吧,时间到了。”于是那些比丘尼顶礼世尊,右绕后,离开了。于是世尊在那些比丘尼刚离开不久,对诸比丘说:“诸比丘,譬如在十五日布萨日,大多数人对月亮没有疑问或困惑,认为‘月亮是亏的还是圆的?’而实际上,月亮就是圆的。同样地,诸比丘,那些比丘尼对难陀迦的说法感到满意,并且她们的意愿已完全圆满。诸比丘,在那五百比丘尼中,最差的比丘尼也已证得入流果,不再堕落,注定趋向圆满觉悟。”
世尊说了这些。诸比丘心生欢喜,随喜世尊所说。
难陀迦教诫经第四终。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