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139经 无诤分别经
我曾这样听闻:一时,世尊住在舍卫城祇园精舍,给孤独园。于是,世尊对众比丘说:“比丘们!” 那些比丘应道:“世尊!” 世尊如是说:“比丘们,我将为你们讲说无诤分别。你们谛听,善加作意;我将宣说。” 那些比丘应道:“世尊,是的!” 世尊如是说:
“不应沉溺于欲乐,此乃低劣、粗俗、凡夫、非圣、无益。不应沉溺于自我折磨,此乃痛苦、非圣、无益。比丘们,避开此两边,如来已证悟中道,此能生眼、生智,导向寂静、神通、正觉、涅槃。应知晓赞扬,应知晓贬抑;知晓赞扬和贬抑后,不赞扬,不贬抑,只宣说佛法。应知晓乐的辨别;知晓乐的辨别后,应专注于内心的乐。不应在私下说人短处,不应在人面前说人衰败之处。应不急不躁地宣说。不应固执于地方性语言,不应超越普遍的约定——此乃无诤分别的纲要。
“‘不应沉溺于欲乐,此乃低劣、粗俗、凡夫、非圣、无益。不应沉溺于自我折磨,此乃痛苦、非圣、无益。’此话已说;此话是针对什么说的呢?凡是沉溺于欲界的喜乐,此乃低劣、粗俗、凡夫、非圣、无益,此法是痛苦的、有损的、有苦恼的、有热恼的;此是邪道。凡是不沉溺于欲界的喜乐,此乃低劣、粗俗、凡夫、非圣、无益,此法是无苦的、无损的、无苦恼的、无热恼的;此是正道。凡是沉溺于自我折磨,此乃痛苦、非圣、无益,此法是痛苦的、有损的、有苦恼的、有热恼的;此是邪道。凡是不沉溺于自我折磨,此乃痛苦、非圣、无益,此法是无苦的、无损的、无苦恼的、无热恼的;此是正道。‘不应沉溺于欲乐,此乃低劣、粗俗、凡夫、非圣、无益。不应沉溺于自我折磨,此乃痛苦、非圣、无益。’此话是针对此而说的。
“‘避开此两边,如来已证悟中道,此能生眼、生智,导向寂静、神通、正觉、涅槃。’此话已说。此话是针对什么说的呢?正是此八圣道,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避开此两边,如来已证悟中道,此能生眼、生智,导向寂静、神通、正觉、涅槃。’此话是针对此而说的。
“‘应知晓赞扬,应知晓贬抑;知晓赞扬和贬抑后,不赞扬,不贬抑,只宣说佛法。’此话已说。此话是针对什么说的呢?比丘们,如何才能有赞扬和贬抑,而无佛法宣说呢?‘凡是沉溺于欲界的喜乐,此乃低劣、粗俗、凡夫、非圣、无益,他们全部都是痛苦的、有损的、有苦恼的、有热恼的、行于邪道的。’这样说,就贬抑了一些人。
‘凡是不沉溺于欲界的喜乐,此乃低劣、粗俗、凡夫、非圣、无益,他们全部都是无苦的、无损的、无苦恼的、无热恼的、行于正道的。’这样说,就赞扬了一些人。
‘凡是沉溺于自我折磨,此乃痛苦、非圣、无益,他们全部都是痛苦的、有损的、有苦恼的、有热恼的、行于邪道的。’这样说,就贬抑了一些人。
‘凡是不沉溺于自我折磨,此乃痛苦、非圣、无益,他们全部都是无苦的、无损的、无苦恼的、无热恼的、行于正道的。’这样说,就赞扬了一些人。
‘凡是烦恼系缚未断者,他们全部都是痛苦的、有损的、有苦恼的、有热恼的、行于邪道的。’这样说,就贬抑了一些人。
‘凡是烦恼系缚已断者,他们全部都是无苦的、无损的、无苦恼的、无热恼的、行于正道的。’这样说,就赞扬了一些人。比丘们,这就是有赞扬和贬抑,而无佛法宣说。
比丘们,如何才能既无赞扬也无贬抑,而有佛法宣说呢?‘凡是沉溺于欲界的喜乐,此乃低劣、粗俗、凡夫、非圣、无益,他们全部都是痛苦的、有损的、有苦恼的、有热恼的、行于邪道的。’——不这样说。而是说:‘沉溺此法是痛苦的、有损的、有苦恼的、有热恼的;此是邪道。’——这样说,只是在宣说佛法。
‘凡是不沉溺于欲界的喜乐,此乃低劣、粗俗、凡夫、非圣、无益,他们全部都是无苦的、无损的、无苦恼的、无热恼的、行于正道的。’——不这样说。而是说:‘不沉溺此法是无苦的、无损的、无苦恼的、无热恼的;此是正道。’——这样说,只是在宣说佛法。
‘凡是沉溺于自我折磨,此乃痛苦、非圣、无益,他们全部都是痛苦的、有损的、有苦恼的、有热恼的、行于邪道的。’——不这样说。而是说:‘沉溺此法是痛苦的、有损的、有苦恼的、有热恼的;此是邪道。’——这样说,只是在宣说佛法。
‘凡是不沉溺于自我折磨,此乃痛苦、非圣、无益,他们全部都是无苦的、无损的、无苦恼的、无热恼的、行于正道的。’——不这样说。而是说:‘不沉溺此法是无苦的、无损的、无苦恼的、无热恼的;此是正道。’——这样说,只是在宣说佛法。
‘凡是烦恼系缚未断者,他们全部都是痛苦的、有损的、有苦恼的、有热恼的、行于邪道的。’——不这样说。而是说:‘烦恼系缚未断,则有未断之存在。’——这样说,只是在宣说佛法。
‘凡是烦恼系缚已断者,他们全部都是无苦的、无损的、无苦恼的、无热恼的、行于正道的。’——不这样说。而是说:‘烦恼系缚已断,则无存在。’——这样说,只是在宣说佛法。比丘们,这就是既无赞扬也无贬抑,而有佛法宣说。‘应知晓赞扬,应知晓贬抑;知晓赞扬和贬抑后,不赞扬,不贬抑,只宣说佛法。’此话是针对此而说的。
“‘应知晓乐的辨别;知晓乐的辨别后,应专注于内心的乐。’此话已说。此话是针对什么说的呢?比丘们,有五种感官之乐。哪五种?即:眼识所识的色,可爱、可意、悦人、可喜、与欲相应、引人贪爱;耳识所识的声……鼻识所识的香……舌识所识的味……身识所识的触,可爱、可意、悦人、可喜、与欲相应、引人贪爱——比丘们,此即五种感官之乐。比丘们,凡是依此五种感官之乐而生的苦乐和喜悦,此被称为欲乐、污秽之乐、凡夫之乐、非圣之乐。我教导:‘不应亲近、不应修习、不应多作、应畏惧此乐。’比丘们,在此,比丘离欲,离不善法,有寻有伺,离生喜乐,具足安住于初禅。寻伺寂灭,内心清净,心一境性,无寻无伺,定生喜乐,具足安住于第二禅。离喜而住于舍,正念正知,身受乐,此即诸圣者所说:‘有舍有念而住于乐。’具足安住于第三禅。断乐断苦,先前的喜忧已灭,不苦不乐,由舍念清净,具足安住于第四禅。此被称为出离之乐、远离之乐、寂静之乐、正觉之乐。我教导:‘应亲近、应修习、应多作、不应畏惧此乐。’‘应知晓乐的辨别;知晓乐的辨别后,应专注于内心的乐。’此话是针对此而说的。
“‘不应在私下说人短处,不应在人面前说人衰败之处。’此话已说。此话是针对什么说的呢?比丘们,在此,凡是知道私下说人短处是不真实、不正确、无益、有过的,则不应私下说。即使知道私下说人短处是真实、正确、无益的,也应训练自己不去说。凡是知道私下说人短处是真实、正确、有益的,则应在适当时机说。比丘们,在此,凡是知道在人面前说人衰败之处是不真实、不正确、无益、有过的,则不应在人面前说。即使知道在人面前说人衰败之处是真实、正确、无益的,也应训练自己不去说。凡是知道在人面前说人衰败之处是真实、正确、有益的,则应在适当时机说。‘不应在私下说人短处,不应在人面前说人衰败之处。’此话是针对此而说的。
“‘应不急不躁地宣说。’此话已说。此话是针对什么说的呢?比丘们,在此,急躁说话的人,身体会疲劳,心意会受损,声音会受损,喉咙会发炎,所说的话不清晰,难以理解。比丘们,在此,不急不躁说话的人,身体不会疲劳,心意不会受损,声音不会受损,喉咙不会发炎,所说的话清晰,容易理解。‘应不急不躁地宣说。’此话是针对此而说的。
“‘不应固执于地方性语言,不应超越普遍的约定。’此话已说。此话是针对什么说的呢?比丘们,如何才能固执于地方性语言,超越普遍的约定呢?比丘们,在此,在某些地方,他们称之为‘碗’,他们称之为‘钵’,他们称之为‘罐’,他们称之为‘盘’,他们称之为‘壶’,他们称之为‘盆’,他们称之为‘瓮’。于是,他们就在那些地方,根据各自的称呼,固执地执着于说:‘只有这个是真的,其他的都是假的。’比丘们,这就是固执于地方性语言,超越普遍的约定。
比丘们,如何才能不固执于地方性语言,不超越普遍的约定呢?比丘们,在此,在某些地方,他们称之为‘碗’,他们称之为‘钵’,他们称之为‘罐’,他们称之为‘盘’,他们称之为‘壶’,他们称之为‘盆’,他们称之为‘瓮’。于是,他们就在那些地方,根据各自的称呼,不执着地认为:‘尊者们是这样称呼的。’——比丘们,这就是不固执于地方性语言,不超越普遍的约定。‘不应固执于地方性语言,不应超越普遍的约定。’此话是针对此而说的。
比丘们,凡是沉溺于欲界的喜乐,此乃低劣、粗俗、凡夫、非圣、无益,此法是痛苦的、有损的、有苦恼的、有热恼的;此是邪道。因此,此法是有诤的。比丘们,凡是不沉溺于欲界的喜乐,此乃低劣、粗俗、凡夫、非圣、无益,此法是无苦的、无损的、无苦恼的、无热恼的;此是正道。因此,此法是无诤的。
比丘们,凡是沉溺于自我折磨,此乃痛苦、非圣、无益,此法是痛苦的、有损的、有苦恼的、有热恼的;此是邪道。因此,此法是有诤的。比丘们,凡是不沉溺于自我折磨,此乃痛苦、非圣、无益,此法是无苦的、无损的、无苦恼的、无热恼的;此是正道。因此,此法是无诤的。
比丘们,凡是如来已证悟的中道,此能生眼、生智,导向寂静、神通、正觉、涅槃,此法是无苦的、无损的、无苦恼的、无热恼的;此是正道。因此,此法是无诤的。
比丘们,凡是有赞扬和贬抑,而无佛法宣说,此法是痛苦的、有损的、有苦恼的、有热恼的;此是邪道。因此,此法是有诤的。比丘们,凡是既无赞扬也无贬抑,而有佛法宣说,此法是无苦的、无损的、无苦恼的、无热恼的;此是正道。因此,此法是无诤的。
比丘们,凡是欲乐、污秽之乐、凡夫之乐、非圣之乐,此法是痛苦的、有损的、有苦恼的、有热恼的;此是邪道。因此,此法是有诤的。比丘们,凡是出离之乐、远离之乐、寂静之乐、正觉之乐,此法是无苦的、无损的、无苦恼的、无热恼的;此是正道。因此,此法是无诤的。
比丘们,凡是私下说人短处,是不真实、不正确、无益的,此法是痛苦的、有损的、有苦恼的、有热恼的;此是邪道。因此,此法是有诤的。比丘们,凡是私下说人短处,是真实、正确、无益的,此法是痛苦的、有损的、有苦恼的、有热恼的;此是邪道。因此,此法是有诤的。比丘们,凡是私下说人短处,是真实、正确、有益的,此法是无苦的、无损的、无苦恼的、无热恼的;此是正道。因此,此法是无诤的。
比丘们,凡是在人面前说人衰败之处,是不真实、不正确、无益的,此法是痛苦的、有损的、有苦恼的、有热恼的;此是邪道。因此,此法是有诤的。比丘们,凡是在人面前说人衰败之处,是真实、正确、无益的,此法是痛苦的、有损的、有苦恼的、有热恼的;此是邪道。因此,此法是有诤的。比丘们,凡是在人面前说人衰败之处,是真实、正确、有益的,此法是无苦的、无损的、无苦恼的、无热恼的;此是正道。因此,此法是无诤的。
比丘们,凡是急躁的言语,此法是痛苦的、有损的、有苦恼的、有热恼的;此是邪道。因此,此法是有诤的。比丘们,凡是不急不躁的言语,此法是无苦的、无损的、无苦恼的、无热恼的;此是正道。因此,此法是无诤的。
比丘们,凡是固执于地方性语言,超越普遍的约定,此法是痛苦的、有损的、有苦恼的、有热恼的;此是邪道。因此,此法是有诤的。比丘们,凡是不固执于地方性语言,不超越普遍的约定,此法是无苦的、无损的、无苦恼的、无热恼的;此是正道。因此,此法是无诤的。
因此,比丘们,你们应该这样学习:‘我们将知晓有诤之法,也将知晓无诤之法;知晓有诤之法,知晓无诤之法后,我们将实践无诤之道。’比丘们,善男子善比丘须菩提就是实践无诤之道的。”
世尊如是说。那些比丘心悦地欢喜世尊的教导。
无诤分别经第九终。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