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107经 算师目犍连经
我曾这样听闻:一时,世尊住在舍卫城东园鹿母讲堂。那时,算师目犍连婆罗门去到世尊那里,与世尊相互问候,S谈论了一会儿,然后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算师目犍连婆罗门对世尊说:
“乔达摩尊者,正如鹿母讲堂显现出渐次学习、渐次实践、渐次修习的过程,直至最后的阶梯;乔达摩尊者,正如婆罗门们显现出渐次学习、渐次实践、渐次修习的过程,即在学习方面;乔达摩尊者,正如弓箭手们显现出渐次学习、渐次实践、渐次修习的过程,即在弓术方面。乔达摩尊者,正如我们算师、以算为生的人显现出渐次学习、渐次实践、渐次修习的过程,即在算术方面。乔达摩尊者,我们收了学生后,首先这样教他们计算:‘一为一,二为二,三为三,四为四,五为五,六为六,七为七,八为八,九为九,十为十。’乔达摩尊者,我们甚至教到一百,教得更多。乔达摩尊者,在这法和律中,是否也能这样宣说渐次学习、渐次实践、渐次修习的过程呢?”
“婆罗门,在这法和律中,可以宣说渐次学习、渐次实践、渐次修习的过程。婆罗门,正如一位熟练的驯马师得到一匹良马后,首先训练它受衔,然后进一步训练;同样地,婆罗门,如来得到一个应受调伏的人后,首先这样调伏他:‘来吧,比丘,你要持戒,依波提木叉律仪而住,具足正行与行处,在细微的过失中见到危险,受持和修学学处。’”
“婆罗门,当比丘持戒,依波提木叉律仪而住,具足正行与行处,在细微的过失中见到危险,受持和修学学处时,如来进一步调伏他:‘来吧,比丘,你要在诸根中守户,以眼见色后,不要执取总相,不要执取细相。若不守护眼根而住,则会有贪欲和忧愁等恶不善法随之而来,你要为防护它而努力;守护眼根,在眼根中实行自制。以耳闻声后……(略)……以鼻嗅香后……(略)……以舌尝味后……(略)……以身触所触后……(略)……以意识法后,不要执取总相,不要执取细相。若不守护意根而住,则会有贪欲和忧愁等恶不善法随之而来,你要为防护它而努力;守护意根,在意根中实行自制。’”
“婆罗门,当比丘在诸根中守户时,如来进一步调伏他:‘来吧,比丘,你要在饮食方面知量。如理思惟后受用食物——不为嬉戏,不为放逸,不为装饰,不为打扮,只为维持此身体,为了生存,为了止息伤害,为了资助梵行——这样,我将消除旧有的感受,不产生新的感受,我将得以生存,没有过失,并且安乐住。’”
“婆罗门,当比丘在饮食方面知量时,如来进一步调伏他:‘来吧,比丘,你要致力于警觉。白天经行或坐禅,净化心灵,使其远离障碍法;上半夜经行或坐禅,净化心灵,使其远离障碍法;中夜右胁而卧,足与足相叠,正念正知,思惟觉醒之想;下半夜起来,经行或坐禅,净化心灵,使其远离障碍法。’”
“婆罗门,当比丘致力于警觉时,如来进一步调伏他:‘来吧,比丘,你要具足正念正知,行进、后退时正知,前瞻、后望时正知,屈伸时正知,持僧伽梨衣、钵、衣时正知,食、饮、嚼、尝时正知,大小便时正知,行、住、坐、卧、醒、语、默时正知。’”
“婆罗门,当比丘具足正念正知时,如来进一步调伏他:‘来吧,比丘,你要亲近寂静的住所——森林、树下、山岳、山谷、山洞、坟地、丛林、空地、草堆。’他亲近寂静的住所——森林、树下、山岳、山谷、山洞、坟地、丛林、空地、草堆。他饭后从托钵回来,盘腿而坐,身体挺直,将正念安住于面前。他舍弃世间的贪欲,以离贪之心而住,净化心灵使其远离贪欲;舍弃嗔恚,以无嗔之心而住,对一切有情心怀慈悲,净化心灵使其远离嗔恚;舍弃昏沉睡眠,以光明想而住,正念正知,净化心灵使其远离昏沉睡眠;舍弃掉举恶作,以内心平静而住,净化心灵使其远离掉举恶作;舍弃疑,以超越疑之心而住,对善法无所疑惑,净化心灵使其远离疑。
“他舍弃这五盖,即心的杂染和智慧的弱化因素,从而离欲、离不善法,有寻有伺,因离而生喜乐,证得并安住于**初禅**。寻伺寂灭,内心平静……证得并安住于**第二禅**。离喜……证得并安住于**第三禅**。舍乐……证得并安住于**第四禅**。
“婆罗门,那些有学比丘,尚未达到心之所期,渴望获得无上安稳,我就是这样教导他们的。而那些漏尽阿罗汉比丘,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舍弃重担,获得自利,灭尽有结,正智解脱,这些法对他们而言,是为了现世乐住,也是为了正念正知。”
世尊说完此话,算师目犍连婆罗门对世尊说:“乔达摩尊者的弟子们,乔达摩尊者这样教导、这样训诫,是所有人都能彻底证得涅槃,还是有些人不能证得呢?”“婆罗门,我的弟子们,我这样教导、这样训诫,有些人能彻底证得涅槃,有些人不能证得。”
“乔达摩尊者,这是什么原因,什么条件呢?涅槃存在,通往涅槃的道路存在,乔达摩尊者是引导者;然而,乔达摩尊者的弟子们,乔达摩尊者这样教导、这样训诫,有些人能彻底证得涅槃,有些人不能证得呢?”
“既然如此,婆罗门,我就反问你。你认为怎样回答合适,你就怎样回答。婆罗门,你认为自己是否熟悉通往王舍城的道路?”“是的,尊者,我熟悉通往王舍城的道路。”“婆罗门,你认为如何?如果有人想去王舍城,来到你这里,对你说:‘尊者,我想去王舍城;请您告诉我通往王舍城的道路。’你就会这样对他说:‘喂,朋友,这条路通往王舍城。你走一会儿,就会看到某个村庄;再走一会儿,就会看到某个市镇;再走一会儿,就会看到王舍城宜人的园林、宜人的树林、宜人的平地、宜人的池塘。’他被你这样教导、这样训诫,却走错了路,背向而行。然后有第二个人想去王舍城,来到你这里,对你说:‘尊者,我想去王舍城;请您告诉我通往王舍城的道路。’你就会这样对他说:‘喂,朋友,这条路通往王舍城。你走一会儿,就会看到某个村庄;再走一会儿,就会看到某个市镇;再走一会儿,就会看到王舍城宜人的园林、宜人的树林、宜人的平地、宜人的池塘。’他被你这样教导、这样训诫,顺利地去到王舍城。婆罗门,这是什么原因,什么条件呢?王舍城存在,通往王舍城的道路存在,你是引导者;然而,被你这样教导、这样训诫,一个人走错了路,背向而行,另一个人顺利地去到王舍城呢?”“乔达摩尊者,这我又能做什么呢?我只是指路的人而已,乔达摩尊者。”
“同样地,婆罗门,涅槃存在,通往涅槃的道路存在,我是引导者;然而,我的弟子们,我这样教导、这样训诫,有些人能彻底证得涅槃,有些人不能证得。婆罗门,这我又能做什么呢?婆罗门,如来只是指路的人。”
世尊说完此话,算师目犍连婆罗门对世尊说:“乔达摩尊者,那些不信、为生活所迫而出家,虚伪、狡诈、欺骗、傲慢、自大、轻浮、多嘴、言语散乱、不守护诸根、饮食不知量、不致力于警觉、不重视沙门本分、对学处不认真、爱好俗务、懒散、好于退转、在独处中放弃努力、懈怠、精进薄弱、失念、不正知、心不定、心散乱、愚钝、迟钝的人,乔达摩尊者不与他们共同生活。”
“而那些有信、为信仰而出家,不虚伪、不狡诈、不欺骗、不傲慢、不自大、不轻浮、不多嘴、言语不散乱、守护诸根、饮食知量、致力于警觉、重视沙门本分、不爱好俗务、不懒散、在退转中放弃努力、在独处中努力、精进勤奋、自心已派遣、正念现前、正知、心定、心一境性、有智慧、不迟钝的善男子,乔达摩尊者与他们共同生活。
“乔达摩尊者,正如一切根香中,迦罗奴沙梨被认为是最好的;一切木香中,红檀香被认为是最好的;一切花香中,茉莉花被认为是最好的;同样地,乔达摩尊者的教导在无上法中是最好的。
“乔达摩尊者,太好了!乔达摩尊者,太好了!乔达摩尊者,正如扶正倾倒的,揭示被隐藏的,告知迷路者道路,在黑暗中举起油灯,让有眼者能看见色法一样,乔达摩尊者以种种方式阐明了法。我归依乔达摩尊者,归依法,归依比丘僧。请乔达摩尊者接受我为优婆塞,从今天起,尽形寿归依!”
算师目犍连经第七终。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