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106经 不动道经

中部106经 不动道经

我曾这样听闻,有一次,世尊在俱卢国一个名叫康马沙达玛的俱卢人村庄里,对众比丘说道:“比丘们!”比丘们回答世尊:“尊者!”世尊说道:“比丘们,诸欲是无常的、空虚的、虚假的、欺骗性的。它们是幻作,是愚人的诱惑。无论是此世的欲乐,还是来世的欲乐;无论是此世的欲想,还是来世的欲想——这两者都是魔罗的领域,是魔罗的境界,是魔罗的饵食,是魔罗的驰骋处。正是由于这些,恶不善的心思,如贪欲、瞋恚、争执便会产生。这些障碍了圣弟子在此法的修行。比丘们,因此,圣弟子如此省思:‘无论是此世的欲乐,还是来世的欲乐;无论是此世的欲想,还是来世的欲想——这两者都是魔罗的领域,是魔罗的境界,是魔罗的饵食,是魔罗的驰骋处。正是由于这些,恶不善的心思,如贪欲、瞋恚、争执便会产生,这些障碍了圣弟子在此法的修行。我为何不以广大的、无量的、遍及世界的、超越的心来安住呢?当我以广大的、无量的、遍及世界的、超越的心安住时,那些恶不善的心思,如贪欲、瞋恚、争执便不会产生。由于它们的舍断,我的心将变得无量、无边、善修习。’当他如此行道,并多作安住时,他的心便在此处得到清净。当心清净时,他要么在此世证入不动,要么通过智慧而超越,在身体分解、死亡之后。此种情况是存在的,即他的识会趣向不动。比丘们,这被称为第一种不动之道。”

“再者,比丘们,圣弟子如此省思:‘无论是此世的欲乐,还是来世的欲乐;无论是此世的欲想,还是来世的欲想;以及一切色法(所有色法),四大元素,以及依四大元素而有的色法。’当他如此行道,并多作安住时,他的心便在此处得到清净。当心清净时,他要么在此世证入不动,要么通过智慧而超越,在身体分解、死亡之后。此种情况是存在的,即他的识会趣向不动。比丘们,这被称为第二种不动之道。

“再者,比丘们,圣弟子如此省思:‘无论是此世的欲乐,还是来世的欲乐;无论是此世的欲想,还是来世的欲想;无论是此世的色法,还是来世的色法;无论是此世的色想,还是来世的色想——这两者都是无常的。无常者不应欢喜,不应称赞,不应执着。’当他如此行道,并多作安住时,他的心便在此处得到清净。当心清净时,他要么在此世证入不动,要么通过智慧而超越,在身体分解、死亡之后。此种情况是存在的,即他的识会趣向不动。比丘们,这被称为第三种不动之道。”

“再者,比丘们,圣弟子如此省思:‘无论是此世的欲乐,还是来世的欲乐;无论是此世的欲想,还是来世的欲想;无论是此世的色法,还是来世的色法;无论是此世的色想,还是来世的色想;以及不动想——所有想。这些想无余止息之处,便是寂静,便是殊胜——即无所有处。’当他如此行道,并多作安住时,他的心便在此处得到清净。当心清净时,他要么在此世证入无所有处,要么通过智慧而超越,在身体分解、死亡之后。此种情况是存在的,即他的识会趣向无所有处。比丘们,这被称为第一种无所有处之道。”

“再者,比丘们,圣弟子或住于阿兰若,或住于树下,或住于空屋中,如此省思:‘此是空无我或我所。’当他如此行道,并多作安住时,他的心便在此处得到清净。当心清净时,他要么在此世证入无所有处,要么通过智慧而超越,在身体分解、死亡之后。此种情况是存在的,即他的识会趣向无所有处。比丘们,这被称为第二种无所有处之道。”

“再者,比丘们,圣弟子如此省思:‘我在任何地方都无任何东西属于任何人,也没有任何东西属于我。’当他如此行道,并多作安住时,他的心便在此处得到清净。当心清净时,他要么在此世证入无所有处,要么通过智慧而超越,在身体分解、死亡之后。此种情况是存在的,即他的识会趣向无所有处。比丘们,这被称为第三种无所有处之道。

“再者,比丘们,圣弟子如此省思:‘无论是此世的欲乐,还是来世的欲乐;无论是此世的欲想,还是来世的欲想;无论是此世的色法,还是来世的色法;无论是此世的色想,还是来世的色想;以及不动想,以及无所有处想——所有想。这些想无余止息之处,便是寂静,便是殊胜——即非想非非想处。’当他如此行道,并多作安住时,他的心便在此处得到清净。当心清净时,他要么在此世证入非想非非想处,要么通过智慧而超越,在身体分解、死亡之后。此种情况是存在的,即他的识会趣向非想非非想处。比丘们,这被称为非想非非想处之道。”

听闻此言,尊者阿难对世尊说:“世尊,有位比丘如此行道:‘愿它不曾有,愿它不属于我;它将不存在,它将不属于我;我舍弃已存在、已生成的。’他如此获得舍。世尊,这位比丘会般涅槃吗?还是不会般涅槃呢?”“阿难,有些比丘会般涅槃,有些比丘则不会。”“世尊,是什么因缘导致有些比丘会般涅槃,有些比丘则不会般涅槃呢?”“阿难,在此,有位比丘如此行道:‘愿它不曾有,愿它不属于我;它将不存在,它将不属于我;我舍弃已存在、已生成的。’他如此获得舍。他欢喜、称赞、执着于此舍。当他欢喜、称赞、执着于此舍时,他的识便依此而生,依此而取。阿难,有取着的比丘不会般涅槃。”“世尊,这位比丘在何处取着?”“阿难,在非想非非想处。”“世尊,这位比丘所取着的是最胜之取着吗?”“阿难,他所取着的是最胜之取着。阿难,这非想非非想处便是最胜之取着。”

“阿难,在此,有位比丘如此行道:‘愿它不曾有,愿它不属于我;它将不存在,它将不属于我;我舍弃已存在、已生成的。’他如此获得舍。他不对那舍欢喜、不称赞、不执着。当他不对那舍欢喜、不称赞、不执着时,他的识便不依此而生,不依此而取。阿难,无取着的比丘便会般涅槃。”

“稀有啊,世尊!奇妙啊,世尊!世尊您依止于依止来宣说度脱暴流。世尊,何谓圣解脱呢?”“阿难,在此,圣弟子如此省思:‘无论是此世的欲乐,还是来世的欲乐;无论是此世的欲想,还是来世的欲想;无论是此世的色法,还是来世的色法;无论是此世的色想,还是来世的色想;以及不动想,以及无所有处想,以及非想非非想处想——这便是身见,直至身见。这便是甘露,即无取着的心解脱。’阿难,我已宣说了不动之道,宣说了无所有处之道,宣说了非想非非想处之道,宣说了依止于依止来度脱暴流,宣说了圣解脱。阿难,导师为弟子所应做之事,出于悲悯,为利乐众生所行之事,我已为你们做到了。阿难,这些是树下,这些是空屋。阿难,禅修吧,不要放逸,不要在将来感到后悔。这是我对你们的教诲。”

世尊如是说。尊者阿难心悦意足,随喜世尊所说。

不动道经第六终。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0打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