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55经 耆婆经
我曾这样听闻:一时,世尊住在王舍城耆婆童子(Jīvaka Komārabhacca)的芒果林中。那时,耆婆童子来到世尊之处;来到后,他向世尊顶礼,然后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耆婆童子对世尊说:“尊者,我听说:‘有人为了沙门乔达摩而杀生,沙门乔达摩明知是为己杀的肉,却食用它,这是随缘作恶。’尊者,那些这样说:‘有人为了沙门乔达摩而杀生,沙门乔达摩明知是为己杀的肉,却食用它,这是随缘作恶。’他们是否如实地说世尊所说,没有以不真实的事诽谤世尊,并且依随正法而解释,没有同行者可以因此而指责吗?”
“耆婆,那些这样说:‘有人为了沙门乔达摩而杀生,沙门乔达摩明知是为己杀的肉,却食用它,这是随缘作恶。’他们并没有如实地说我所说,他们以虚假不实之事诽谤我。耆婆,我宣说在三种情况下,肉不应食用:眼见(为我而杀),耳闻(为我而杀),心生疑虑(是否为我而杀)。耆婆,我宣说在这三种情况下,肉不应食用。耆婆,我宣说在三种情况下,肉可食用:眼不见(为我而杀),耳不闻(为我而杀),心不疑虑(是否为我而杀)。耆婆,我宣说在这三种情况下,肉可食用。
“耆婆,在此,比丘依止某村或某镇而住。他以慈心遍满一方而住,同样地,第二方,同样地,第三方,同样地,第四方。就这样,向上、向下、横向,在一切处,在一切世界,他以广大的、无量的、无怨恨的、无恶意的慈心遍满一切而住。一位居士或居士子来到他面前,邀请他次日接受供养。耆婆,比丘若愿,便接受邀请。次日清晨,他穿好内衣,持钵和衣,来到那位居士或居士子家中;来到后,他坐在准备好的座位上。那位居士或居士子以美味的食物供养他。他心中没有这样的念头:‘这位居士或居士子以美味的食物供养我真是太好了!但愿这位居士或居士子将来也能以如此美味的食物供养我!’——他甚至没有这样的念头。他食用那些食物时,没有贪著,没有迷恋,没有沉溺,他看到其过患,怀着出离的智慧而食用。耆婆,你认为那时那位比丘是否为了自我伤害,或为了伤害他人,或为了伤害两者而思虑呢?”
“没有,尊者。”
“耆婆,难道那时那位比丘不是食用了无过失的食物吗?”
“是的,尊者。尊者,我曾听闻:‘梵天是慈心住者。’尊者,我亲眼见到世尊就是这样;尊者,世尊正是慈心住者。”
“耆婆,如来的那些嗔恚、愤怒、痴迷,使他变得有害的那些嗔恚、愤怒、痴迷,都已被断除,根被斩断,如同棕榈树桩,不复存在,将来不再生起。耆婆,如果你是出于此意而言,我允许你这样说。”
“尊者,我正是出于此意而言。”
“耆婆,在此,比丘依止某村或某镇而住。他以悲心遍满一方……同样地,喜心遍满一方……同样地,他以舍心遍满一方而住,同样地,第二方,同样地,第三方,同样地,第四方。就这样,向上、向下、横向,在一切处,在一切世界,他以广大的、无量的、无怨恨的、无恶意的舍心遍满一切而住。一位居士或居士子来到他面前,邀请他次日接受供养。耆婆,比丘若愿,便接受邀请。次日清晨,他穿好内衣,持钵和衣,来到那位居士或居士子家中;来到后,他坐在准备好的座位上。那位居士或居士子以美味的食物供养他。他心中没有这样的念头:‘这位居士或居士子以美味的食物供养我真是太好了!但愿这位居士或居士子将来也能以如此美味的食物供养我!’——他甚至没有这样的念头。他食用那些食物时,没有贪著,没有迷恋,没有沉溺,他看到其过患,怀着出离的智慧而食用。耆婆,你认为那时那位比丘是否为了自我伤害,或为了伤害他人,或为了伤害两者而思虑呢?”
“没有,尊者。”
“耆婆,难道那时那位比丘不是食用了无过失的食物吗?”
“是的,尊者。尊者,我曾听闻:‘梵天是舍心住者。’尊者,我亲眼见到世尊就是这样;尊者,世尊正是舍心住者。”
“耆婆,如来的那些贪欲、嗔恚、痴迷,使他变得恼害的、厌恶的、对抗的那些贪欲、嗔恚、痴迷,都已被断除,根被斩断,如同棕榈树桩,不复存在,将来不再生起。耆婆,如果你是出于此意而言,我允许你这样说。”
“尊者,我正是出于此意而言。”
“耆婆,凡是为了如来或如来弟子而杀生的人,他会从五个方面招致大量的罪业:
当他说‘去,带那个动物来’时,他因此第一个方面招致大量的罪业。
当那个动物被绳索套着脖子带走时,它感受到痛苦和忧恼,他因此第二个方面招致大量的罪业。
当他说‘去,宰杀这个动物’时,他因此第三个方面招致大量的罪业。
当那个动物被宰杀时,它感受到痛苦和忧恼,他因此第四个方面招致大量的罪业。
当他以不应供养之物供养如来或如来弟子时,他因此第五个方面招致大量的罪业。
耆婆,凡是为了如来或如来弟子而杀生的人,他会从这五个方面招致大量的罪业。”
世尊这样说后,耆婆童子对世尊说:“稀有啊,尊者!奇妙啊,尊者!尊者,比丘食用的食物真是合法的!尊者,比丘食用的食物真是无过失的!尊者,太好了!尊者,太好了!……尊者,请世尊接纳我为优婆塞,从今天起终生皈依!”
耆婆经第五终。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