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56经 优婆离经
我曾这样听闻:
一时,世尊住在那烂陀城,在波婆离庵婆园中。那时,尼乾陀·那吒子与一大批尼乾陀众一同住在那烂陀城。于是,尼乾陀·地伽达波西在那烂陀城乞食后,饭后返回,去到波婆离庵婆园,去见世尊。见面后,与世尊相互问候。问候已,立于一旁。世尊对立于一旁的尼乾陀·地伽达波西说:“苦行者,有座位,如果你愿意,请坐下。”这样说后,尼乾陀·地伽达波西取一低座,坐于一旁。世尊对坐于一旁的尼乾陀·地伽达波西说:“苦行者,尼乾陀·那吒子宣说多少种业来造作恶业、推动恶业?”
“乔达摩尊者,尼乾陀·那吒子不习惯宣说‘业、业’;乔达摩尊者,尼乾陀·那吒子习惯宣说‘刑、刑’。”
“苦行者,那么尼乾陀·那吒子宣说多少种刑来造作恶业、推动恶业?”
“乔达摩尊者,尼乾陀·那吒子宣说三种刑来造作恶业、推动恶业,即:身刑、语刑、意刑。”
“苦行者,那么身刑与语刑、意刑是不同的吗?”
“乔达摩尊者,身刑与语刑、意刑是不同的。”
“苦行者,在这三种刑,这样分别、这样区分的,尼乾陀·那吒子宣说哪种刑在造作恶业、推动恶业方面过患最大?是身刑,是语刑,还是意刑?”
“乔达摩尊者,在这三种刑,这样分别、这样区分的,尼乾陀·那吒子宣说身刑在造作恶业、推动恶业方面过患最大,语刑和意刑则不然。”
“苦行者,你说身刑?”
“乔达摩尊者,我说身刑。”
“苦行者,你说身刑?”
“乔达摩尊者,我说身刑。”
“苦行者,你说身刑?”
“乔达摩尊者,我说身刑。”
于是,世尊在这个论点上,使尼乾陀·地伽达波西确立了三次。
这样说后,尼乾陀·地伽达波西对世尊说:“乔达摩尊者,那么你宣说多少种刑来造作恶业、推动恶业?”
“苦行者,如来不习惯宣说‘刑、刑’;苦行者,如来习惯宣说‘业、业’。”
“乔达摩尊者,那么你宣说多少种业来造作恶业、推动恶业?”
“苦行者,我宣说三种业来造作恶业、推动恶业,即:身业、语业、意业。”
“乔达摩尊者,那么身业与语业、意业是不同的吗?”
“苦行者,身业与语业、意业是不同的。”
“乔达摩尊者,在这三种业,这样分别、这样区分的,你宣说哪种业在造作恶业、推动恶业方面过患最大?是身业,是语业,还是意业?”
“苦行者,在这三种业,这样分别、这样区分的,我宣说意业在造作恶业、推动恶业方面过患最大,身业和语业则不然。”
“苦行者,你说意业?”
“乔达摩尊者,我说意业。”
“乔达摩尊者,你说意业?”
“苦行者,我说意业。”
“乔达摩尊者,你说意业?”
“苦行者,我说意业。”
于是,尼乾陀·地伽达波西在这个论点上,使世尊确立了三次后,从座位站起,去见尼乾陀·那吒子。
那时,尼乾陀·那吒子正与一大批在家众,以优婆离居士为首,坐在一起。尼乾陀·那吒子远远地看见尼乾陀·地伽达波西走来。看见后,尼乾陀·那吒子对尼乾陀·地伽达波西说:“喂,苦行者,你从哪里来,大白天?”“尊者,我刚从沙门哥达马那里来。”“苦行者,你与沙门哥达马有过什么谈话吗?”“尊者,我与沙门哥达马有过一些谈话。”“苦行者,你与沙门哥达马有过怎样的谈话呢?”于是,尼乾陀·地伽达波西将他与世尊所有的谈话全部告诉了尼乾陀·那吒子。这样说后,尼乾陀·那吒子对尼乾陀·地伽达波西说:“善哉!善哉!苦行者!正如一位博学的弟子,正确地理解了老师的教诲,尼乾陀·地伽达波西对沙门哥达马的回答就是如此。与这粗重的身刑相比,这微不足道的意刑又算得了什么呢?身刑在造作恶业、推动恶业方面过患最大,语刑和意刑则不然。”
这样说后,优婆离居士对尼乾陀·那吒子说:“善哉!善哉!尊者·地伽达波西!正如一位博学的弟子,正确地理解了老师的教诲,尊者·地伽达波西对沙门哥达马的回答就是如此。与这粗重的身刑相比,这微不足道的意刑又算得了什么呢?身刑在造作恶业、推动恶业方面过患最大,语刑和意刑则不然。那么,尊者,我去见沙门哥达马,在这个论点上与他辩论。如果沙门哥达马能像尊者·地伽达波西那样确立其观点,那么正如一个强壮的人,抓住长毛羊的毛,牵引、拖拽、完全拖拽,我也将这样在辩论中牵引、拖拽、完全拖拽沙门哥达马。正如一个强壮的酿酒工人,将一大块酿酒残渣投入深水中,抓住其耳,牵引、拖拽、完全拖拽,我也将这样在辩论中牵引、拖拽、完全拖拽沙门哥达马。正如一个强壮的酿酒工人,抓住毛,抓住其耳,抖动、彻底抖动、抖落,我也将这样在辩论中抖动、彻底抖动、抖落沙门哥达马。正如一头六十岁的大象,进入深池中,玩耍名为‘麻布洗涤’的游戏,我也将沙门哥达马视为‘麻布洗涤’的游戏来玩耍。那么,尊者,我去见沙门哥达马,在这个论点上与他辩论。”“去吧,居士,在这个论点上与沙门哥达马辩论吧。居士,或者我,或者尼乾陀·地伽达波西,或者你,可以与沙门哥达马辩论。”
这样说后,尼乾陀·地伽达波西对尼乾陀·那吒子说:“尊者,我不喜欢优婆离居士与沙门哥达马辩论。尊者,沙门哥达马是幻师,他懂得幻化之术,能使其他外道的弟子皈依。”“苦行者,优婆离居士皈依沙门哥达马为弟子,这是不可能的,没有这种事。而沙门哥达马皈依优婆离居士为弟子,这是可能的,有这种事。去吧,居士,在这个论点上与沙门哥达马辩论吧。居士,或者我,或者尼乾陀·地伽达波西,或者你,可以与沙门哥达马辩论。”尼乾陀·地伽达波西第二次也……第三次也对尼乾陀·那吒子说:“尊者,我不喜欢优婆离居士与沙门哥达马辩论。尊者,沙门哥达马是幻师,他懂得幻化之术,能使其他外道的弟子皈依。”“苦行者,优婆离居士皈依沙门哥达马为弟子,这是不可能的,没有这种事。而沙门哥达马皈依优婆离居士为弟子,这是可能的,有这种事。去吧,居士,在这个论点上与沙门哥达马辩论吧。居士,或者我,或者尼乾陀·地伽达波西,或者你,可以与沙门哥达马辩论。”“好的,尊者。”优婆离居士回应尼乾陀·那吒子后,从座位站起,向尼乾陀·那吒子行礼,右绕后,去到波婆离庵婆园,去见世尊。见面后,向世尊行礼,坐于一旁。优婆离居士对坐于一旁的世尊说:“尊者,尼乾陀·地伽达波西曾来过这里吗?”
“居士,尼乾陀·地伽达波西曾来过这里。”
“尊者,那么你与尼乾陀·地伽达波西有过什么谈话吗?”
“居士,我与尼乾陀·地伽达波西有过一些谈话。”
“尊者,那么你与尼乾陀·地伽达波西有过怎样的谈话呢?”
于是,世尊将他与尼乾陀·地伽达波西所有的谈话全部告诉了优婆离居士。
这样说后,优婆离居士对世尊说:“善哉!善哉!尊者·地伽达波西!正如一位博学的弟子,正确地理解了老师的教诲,尼乾陀·地伽达波西对世尊的回答就是如此。与这粗重的身刑相比,这微不足道的意刑又算得了什么呢?身刑在造作恶业、推动恶业方面过患最大,语刑和意刑则不然。”“居士,如果你坚持真理来论说,我们可以在这方面进行讨论。”“尊者,我将坚持真理来论说;我们可以在这方面进行讨论。”
“居士,你认为怎样?这里有一位尼乾陀病人,痛苦、病重,被冰冷的水拒绝,只食用热水。他得不到冰冷的水而死去。居士,尼乾陀·那吒子宣说这个人会投生到哪里?”
“尊者,有名为意生天的天神,他投生到那里。”
“那是什么原因?”
“尊者,因为他是意所束缚而死去的。”
“居士,请留意,居士,请留意后回答。你的前言不搭后语,后语不搭前言。居士,你曾说过:‘尊者,我将坚持真理来论说;我们可以在这方面进行讨论。’”
“尊者,尽管世尊这样说,但身刑在造作恶业、推动恶业方面过患最大,语刑和意刑则不然。”
“居士,你认为怎样?这里有一位尼乾陀·那吒子,受四遍戒律约束,完全禁止所有水,完全与水结合,完全被水洗涤,完全被水浸润。他行走往返时,踏杀许多小生物。居士,尼乾陀·那吒子宣说这个人将有什么样的果报?”
“尊者,尼乾陀·那吒子宣说这是无意的,过患不大。”
“居士,但如果他是有意的呢?”
“尊者,那将是过患很大。”
“居士,那么尼乾陀·那吒子把意念宣说在哪种刑之中呢?”
“尊者,在意刑中。”
“居士,请留意,居士,请留意后回答。你的前言不搭后语,后语不搭前言。居士,你曾说过:‘尊者,我将坚持真理来论说;我们可以在这方面进行讨论。’”
“尊者,尽管世尊这样说,但身刑在造作恶业、推动恶业方面过患最大,语刑和意刑则不然。”
“居士,你认为怎样?这那烂陀城是繁荣、富裕、人口众多、人民稠密的吗?”
“是的,尊者,这那烂陀城是繁荣、富裕、人口众多、人民稠密的。”
“居士,你认为怎样?这里有一个人,手持刀剑,他会这样说:‘我将在一瞬间、一刹那间把那烂陀城所有的众生变成一堆肉、一堆肉团。’居士,你认为那个人能在一瞬间、一刹那间把那烂陀城所有的众生变成一堆肉、一堆肉团吗?”
“尊者,十个人、二十个人、三十个人、四十个人、五十个人都不能在一瞬间、一刹那间把那烂陀城所有的众生变成一堆肉、一堆肉团。一个微不足道的人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居士,你认为怎样?这里来了一个沙门或婆罗门,有神通,能随意自在。他会这样说:‘我将以一个意念的恶意把那烂陀城变成灰烬。’居士,你认为那沙门或婆罗门,有神通,能随意自在,能以一个意念的恶意把那烂陀城变成灰烬吗?”
“尊者,十个那烂陀城、二十个那烂陀城、三十个那烂陀城、四十个那烂陀城、五十个那烂陀城,那个沙门或婆罗门,有神通,能随意自在,能以一个意念的恶意把它们变成灰烬。一个微不足道的那烂陀城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居士,请留意,居士,请留意后回答。你的前言不搭后语,后语不搭前言。居士,你曾说过:‘尊者,我将坚持真理来论说;我们可以在这方面进行讨论。’”
“尊者,尽管世尊这样说,但身刑在造作恶业、推动恶业方面过患最大,语刑和意刑则不然。”
“居士,你听说过檀达迦林、伽林伽林、摩竭陀林、摩邓伽林变成荒野的故事吗?”
“是的,尊者,我听说过檀达迦林、伽林伽林、摩竭陀林、摩邓伽林变成荒野的故事。”
“居士,你认为怎样?你听说过是什么原因使檀达迦林、伽林伽林、摩竭陀林、摩邓伽林变成荒野的吗?”
“尊者,我听说那是由于仙人的恶意,使檀达迦林、伽林伽林、摩竭陀林、摩邓伽林变成了荒野。”
“居士,请留意,居士,请留意后回答。你的前言不搭后语,后语不搭前言。居士,你曾说过:‘尊者,我将坚持真理来论说;我们可以在这方面进行讨论。’”
“尊者,我已经因为前一个譬喻而对世尊心生欢喜和信仰。我只是想听世尊这些巧妙的辩答,我以为我能与世尊对抗。尊者,太好了!太好了!尊者,这就像把倒下的扶正,把隐藏的显露,给迷路者指出道路,或者在黑暗中持灯,让有眼者得以见色。世尊也以各种方式阐明了法。尊者,我皈依世尊,皈依法,皈依僧伽。尊者,请世尊从今天起接纳我为终生皈依的优婆塞。”
“居士,你好好思虑一下,像你这样有名望的人,思虑后再做决定是好的。”“尊者,世尊这样对我说:‘居士,你好好思虑一下,像你这样有名望的人,思虑后再做决定是好的。’这让我对世尊更加欢喜和信仰。尊者,如果其他外道得到一个弟子,他们会在整个那烂陀城到处张扬:‘优婆离居士皈依了我们的教导!’然而世尊却这样对我说:‘居士,你好好思虑一下,像你这样有名望的人,思虑后再做决定是好的。’尊者,我再次皈依世尊,皈依法,皈依僧伽。尊者,请世尊从今天起接纳我为终生皈依的优婆塞。”
“居士,长期以来,你的家族是尼乾陀众的施主,你应该认为他们来了就应该给他们食物。”“尊者,世尊这样对我说:‘居士,长期以来,你的家族是尼乾陀众的施主,你应该认为他们来了就应该给他们食物。’这让我对世尊更加欢喜和信仰。尊者,我听说沙门哥达马这样说:‘只应布施给我,不应布施给他人;只应布施给我的弟子,不应布施给其他弟子的弟子;布施给我有大果报,布施给他人没有大果报;布施给我的弟子有大果报,布施给其他弟子的弟子没有大果报。’然而世尊却劝导我向尼乾陀众布施。此外,尊者,我们在此将知时而行。尊者,我第三次皈依世尊,皈依法,皈依僧伽。尊者,请世尊从今天起接纳我为终生皈依的优婆塞。”
于是,世尊次第为优婆离居士说法,即:布施之说、戒律之说、天界之说,阐明了欲乐的过患、欲乐的低下、欲乐的染污,以及出离的功德。当世尊知道优婆离居士心已柔软,心已调伏,心已无障碍,心已欢喜,心已净信时,便宣说了诸佛特别的教法,即:苦、集、灭、道。正如一块洁净无垢的布料,能很好地吸收染料,优婆离居士也就在那个座位上,离垢去尘的法眼生起——“凡是集起之法,皆是灭尽之法。”于是,优婆离居士已见法、已得法、已知法、已深入法,已度疑惑,已离疑虑,已得无畏,不依他而信大师教诲,对世尊说:“那么,尊者,我们现在告辞了,我们有许多事要做,有许多事要处理。”“居士,现在随你便。”
于是,优婆离居士欢喜、赞叹世尊所说后,从座位站起,向世尊行礼,右绕后,去到自己的住所。去到后,对门卫说:“门卫,从今天起,我的大门对尼乾陀男众和尼乾陀女众关闭,但对世尊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开放。如果有什么尼乾陀男众来了,你就这样对他说:‘尊者,请站住,不要进来。从今天起,优婆离居士皈依沙门哥达马为弟子。我的大门对尼乾陀男众和尼乾陀女众关闭,但对世尊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开放。尊者,如果你需要食物,就请站在这里,他们会为你送来。’”门卫回应优婆离居士说:“是的,尊者。”
尼乾陀·地伽达波西听说:“优婆离居士已经皈依沙门哥达马为弟子。”于是,尼乾陀·地伽达波西去见尼乾陀·那吒子。见面后,对尼乾陀·那吒子说:“尊者,我听说优婆离居士已经皈依沙门哥达马为弟子。”“苦行者,优婆离居士皈依沙门哥达马为弟子,这是不可能的,没有这种事。而沙门哥达马皈依优婆离居士为弟子,这是可能的,有这种事。”尼乾陀·地伽达波西第二次也……第三次也对尼乾陀·那吒子说:“尊者,我听说……而沙门哥达马皈依优婆离居士为弟子,这是可能的,有这种事。”“那么,尊者,我去看看,优婆离居士是否皈依了沙门哥达马为弟子。”“去吧,苦行者,去看看优婆离居士是否皈依了沙门哥达马为弟子。”
于是,尼乾陀·地伽达波西去到优婆离居士的住所。门卫远远地看见尼乾陀·地伽达波西走来。看见后,对尼乾陀·地伽达波西说:“尊者,请站住,不要进来。从今天起,优婆离居士皈依沙门哥达马为弟子。我的大门对尼乾陀男众和尼乾陀女众关闭,但对世尊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开放。尊者,如果你需要食物,就请站在这里,他们会为你送来。”尼乾陀·地伽达波西说:“朋友,我不需要食物。”这样说后,便从那里返回,去见尼乾陀·那吒子。见面后,对尼乾陀·那吒子说:“尊者,优婆离居士确实皈依了沙门哥达马为弟子。尊者,我没能成功劝阻你,尊者,我不喜欢优婆离居士与沙门哥达马辩论。尊者,沙门哥达马是幻师,他懂得幻化之术,能使其他外道的弟子皈依。尊者,优婆离居士被沙门哥达马的幻化之术所迷惑了!”“苦行者,优婆离居士皈依沙门哥达马为弟子,这是不可能的,没有这种事。而沙门哥达马皈依优婆离居士为弟子,这是可能的,有这种事。”尼乾陀·地伽达波西第二次也对尼乾陀·那吒子说:“尊者,确实如此……而沙门哥达马皈依优婆离居士为弟子,这是可能的,有这种事。”第三次也对尼乾陀·那吒子说:“尊者,确实如此……而沙门哥达马皈依优婆离居士为弟子,这是可能的,有这种事。”“那么,苦行者,我自己去看看优婆离居士是否皈依了沙门哥达马为弟子。”
于是,尼乾陀·那吒子与一大批尼乾陀众一同去到优婆离居士的住所。门卫远远地看见尼乾陀·那吒子走来。看见后,对尼乾陀·那吒子说:“尊者,请站住,不要进来。从今天起,优婆离居士皈依沙门哥达马为弟子。我的大门对尼乾陀男众和尼乾陀女众关闭,但对世尊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开放。尊者,如果你需要食物,就请站在这里,他们会为你送来。”“那么,朋友门卫,你到优婆离居士那里去,去见优婆离居士,这样对他说:‘尊者,尼乾陀·那吒子与一大批尼乾陀众在门廊外站着;他想见你。’”门卫回应尼乾陀·那吒子说:“是的,尊者。”于是,他去见优婆离居士,对优婆离居士说:“尊者,尼乾陀·那吒子与一大批尼乾陀众在门廊外站着;他想见你。”“那么,朋友门卫,在中门厅准备座位。”“是的,尊者。”门卫回应优婆离居士后,在中门厅准备好座位,去见优婆离居士,对优婆离居士说:“尊者,中门厅的座位已经准备好了。现在随你便。”
于是,优婆离居士去到中门厅。去到后,他自己坐上那里最好、最殊胜、最优越、最上等的座位,然后对门卫说:“那么,朋友门卫,你去见尼乾陀·那吒子,去见尼乾陀·那吒子,这样对他说:‘尊者,优婆离居士这样说:“尊者,如果你愿意,请进来。”’”门卫回应优婆离居士说:“是的,尊者。”于是,他去见尼乾陀·那吒子,对尼乾陀·那吒子说:“尊者,优婆离居士这样说:‘尊者,如果你愿意,请进来。’”于是,尼乾陀·那吒子与一大批尼乾陀众一同去到中门厅。过去,每当优婆离居士远远地看见尼乾陀·那吒子走来,他就会上前迎接,用上衣擦拭那里最好、最殊胜、最优越、最上等的座位,然后让他坐下。但是现在,他自己坐在那里最好、最殊胜、最优越、最上等的座位上,然后对尼乾陀·那吒子说:“尊者,有座位,如果你愿意,请坐下。”这样说后,尼乾陀·那吒子对优婆离居士说:“居士,你疯了!居士,你胡言乱语!你说:‘尊者,我去见沙门哥达马,与他辩论。’结果你去了,却带着一场巨大的辩论冲突回来。居士,这就像一个人去取蛋,却带着被打碎的蛋回来;或者居士,这就像一个人去取眼睛,却带着被挖出的眼睛回来。居士,你也一样,你说:‘尊者,我去见沙门哥达马,与他辩论。’结果你去了,却带着一场巨大的辩论冲突回来。居士,你被沙门哥达马的幻化之术所迷惑了!”
“尊者,那是美好的幻化之术;尊者,那是殊胜的幻化之术。尊者,我亲爱的亲戚们如果能被这种幻化之术所迷惑,那将对我的亲戚们长久带来利益和快乐;尊者,如果所有的刹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罗都能被这种幻化之术所迷惑,那将对所有的刹帝利、婆罗门、吠舍、首陀罗长久带来利益和快乐;尊者,如果所有有天神、魔罗、梵天、沙门、婆罗门、众生以及人类的世界都能被这种幻化之术所迷惑,那将对所有有天神、魔罗、梵天、沙门、婆罗门、众生以及人类的世界长久带来利益和快乐。那么,尊者,我为你举个譬喻。有些智者通过譬喻就能理解所说之义。
“尊者,从前有一位老年婆罗门,年迈体衰,他有一个年轻的妻子,怀孕临产。于是,尊者,那个年轻的妻子对婆罗门说:‘婆罗门,你去市场上买只小猴子回来,给我儿子的玩伴。’这样说后,婆罗门对年轻的妻子说:‘夫人,你先等等,等到你生下孩子。如果你生的是儿子,我就去市场上给你买只小猴子回来,作为你儿子的玩伴。如果你生的是女儿,我就去市场上给你买只小母猴回来,作为你女儿的玩伴。’尊者,第二次那个年轻的妻子……第三次那个年轻的妻子对婆罗门说:‘婆罗门,你去市场上买只小猴子回来,给我儿子的玩伴。’于是,尊者,那个婆罗门因为对妻子的贪恋和执着,去市场上买了一只小猴子回来,对年轻的妻子说:‘夫人,这是我从市场上买回来的小猴子,作为你儿子的玩伴。’这样说后,尊者,那个年轻的妻子对婆罗门说:‘婆罗门,你带着这只小猴子,去见染匠红手之子。去见红手之子,这样对他说:“朋友红手,我想把这只小猴子染成黄色,好好捶打、反复捶打,两面磨光。”’
“于是,尊者,那个婆罗门因为对妻子的贪恋和执着,带着那只小猴子去见染匠红手之子。去见后,对染匠红手之子说:‘朋友红手,我想把这只小猴子染成黄色,好好捶打、反复捶打,两面磨光。’这样说后,尊者,染匠红手之子对婆罗门说:‘这只小猴子能染色,但不能捶打,也不能磨光。’尊者,愚蠢的尼乾陀众的论点也是如此,只能被愚者所接受,不能被智者所接受,不能经受考察,也不能经受磨砺。于是,尊者,过了一段时间,那个婆罗门带着一对新布去见染匠红手之子。去见后,对染匠红手之子说:‘朋友红手,我想把这队新布染成黄色,好好捶打、反复捶打,两面磨光。’这样说后,尊者,染匠红手之子对婆罗门说:‘尊者,这队新布既能染色,也能捶打,也能磨光。’尊者,如来、阿罗汉、正等正觉者的论点也是如此,能被智者所接受,不能被愚者所接受,能经受考察,也能经受磨砺。”
“居士,国王和大众都知道‘优婆离居士是尼乾陀·那吒子的弟子’。我们应该说他是谁的弟子呢?”这样说后,优婆离居士从座位站起,将上衣偏袒一肩,向世尊合掌,然后对尼乾陀·那吒子说:“那么,尊者,请听,我是谁的弟子。”
“他是贤明者,远离愚痴者,已断烦恼者,已胜征服者;
他是无苦者,心善平等者,戒德圆满者,具足善慧者。
他是遍施者,清净无垢者,我即是彼世尊之弟子。
他是无惑者,知足者,已吐世俗欲者,欢喜者;
他是已修行者,人类,最后身者,人中豪杰;
他是无比者,无尘者,我即是彼世尊之弟子。
他是无疑者,善巧者,善调伏者,驾驭师中尊;
他是无上者,妙法者,无疑者,善说法者。
他是破慢者,勇猛者,我即是彼世尊之弟子。
他是牛王,不可量者,深奥者,得寂默者;
他是安稳者,通达者,住于法者,已自制者。
他是越缚者,已解脱者,我即是彼世尊之弟子。
他是龙象,已独行者,已尽系缚者,已解脱者;
他是应供者,已洗涤者,已舍幢旗者,已离贪者。
他是已调伏者,无戏论者,我即是彼世尊之弟子。
他是仙人中胜者,无欺者,具三明者,已达梵行者;
他是已沐浴者,善行者,已寂静者,已通达者。
他是帝释天,能力者,我即是彼世尊之弟子。
他是圣者,已修习者,已得果证者,善言说者;
他是具念者,具观者,不偏倚者,不退缩者。
他是无动者,具自在者,我即是彼世尊之弟子。
他是已出生者,禅修者,无间隔者,清净者;
他是无执者,有益者,远离者,已达最上者。
他是已度脱者,能度脱者,我即是彼世尊之弟子。
他是寂静者,具大慧者,大智慧者,已离贪者;
他是如来者,善逝者,无人能比者,无等者。
他是无畏者,善巧者,我即是彼世尊之弟子。
他是断爱者,觉悟者,已无烟者,无染污者;
他是应供者,夜叉,最上人者,无伦者。
他是具大名声者,我即是彼世尊之弟子。”
“居士,你何时认识到沙门哥达马的这些品质的呢?”“尊者,这就像熟练的花匠或花匠的弟子,用各种花卉编织成美丽的华鬘;尊者,世尊也是如此,有各种品质,有数百种品质。尊者,谁能不对值得赞美者加以赞美呢?”于是,尼乾陀·那吒子因无法忍受世尊所受的尊敬,口中当场吐出热血。
优婆离经第六终。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