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48经 憍赏弥经
我曾这样听闻,一时,佛陀住在憍赏弥的瞿师罗园。那时,憍赏弥的比丘们争吵不休,互相争执,用言语互相攻击。他们既不能互相理解,也不能互相接受,既不能互相劝解,也不能互相悔悟。于是,一位比丘来到佛陀那里,顶礼佛陀后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这位比丘对佛陀说:“世尊,憍赏弥的比丘们争吵不休,互相争执,用言语互相攻击,他们既不能互相理解,也不能互相接受,既不能互相劝解,也不能互相悔悟。”
于是,佛陀对一位比丘说:“比丘,你来,以我的名义召集那些比丘说:‘导师召集长老们。’”那位比丘应道:“是的,世尊。”于是,那位比丘应允佛陀后,来到那些比丘那里,对他们说:“导师召集长老们。”那些比丘应道:“是的,道友。”于是,那些比丘应允那位比丘后,来到佛陀那里,顶礼佛陀后坐在一旁。佛陀对比丘们说:“比丘们,你们确实争吵不休,互相争执,用言语互相攻击,你们既不能互相理解,也不能互相接受,既不能互相劝解,也不能互相悔悟,是吗?”“是的,世尊。”“比丘们,你们认为如何?当你们争吵不休,互相争执,用言语互相攻击时,那时,你们对同修们是身行慈爱,无论是公开还是私下,语行慈爱……意行慈爱,无论是公开还是私下吗?”“不是,世尊。”“比丘们,既然如此,当你们争吵不休,互相争执,用言语互相攻击时,那时,你们对同修们既非身行慈爱,无论是公开还是私下,亦非语行慈爱……亦非意行慈爱,无论是公开还是私下。那么,你们这些愚人,是知道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而争吵不休,互相争执,用言语互相攻击,既不能互相理解,也不能互相接受,既不能互相劝解,也不能互相悔悟呢?这只会给你们这些愚人带来长久的祸害和痛苦。”
于是,佛陀对比丘们说:“比丘们,有这六种令人忆念、可爱、可敬、有助于摄受、无诤、和合、一体的法。是哪六种呢?比丘们,在此,比丘对同修们身行慈爱,无论是公开还是私下。此法亦是令人忆念、可爱、可敬、有助于摄受、无诤、和合、一体的法。
“再者,比丘们,比丘对同修们语行慈爱,无论是公开还是私下。此法亦是令人忆念、可爱、可敬、有助于摄受、无诤、和合、一体的法。
“再者,比丘们,比丘对同修们意行慈爱,无论是公开还是私下。此法亦是令人忆念、可爱、可敬、有助于摄受、无诤、和合、一体的法。
“再者,比丘们,比丘对于如法的、如律所获得的利养,乃至钵中之物,亦与持戒的同修们分享,共同享用。此法亦是令人忆念、可爱、可敬、有助于摄受、无诤、和合、一体的法。
“再者,比丘们,比丘所具足的戒律是无缺、无损、无斑、无杂、自在、智者所赞、不执着、有助于定,他与同修们共同具足这样的戒律,无论是公开还是私下。此法亦是令人忆念、可爱、可敬、有助于摄受、无诤、和合、一体的法。
“再者,比丘们,比丘所具足的见是圣的、能导向解脱的、能使依之而行者彻底灭苦的,他与同修们共同具足这样的见,无论是公开还是私下。此法亦是令人忆念、可爱、可敬、有助于摄受、无诤、和合、一体的法。
“比丘们,这六种令人忆念的法是可爱、可敬、有助于摄受、无诤、和合、一体的法。比丘们,在这六种令人忆念的法中,最殊胜的、最能摄受的、最能和合的,就是这圣的、能导向解脱的、能使依之而行者彻底灭苦的见。比丘们,就像尖顶房屋,最殊胜的、最能摄受的、最能和合的就是尖顶;同样,比丘们,在这六种令人忆念的法中,最殊胜的、最能摄受的、最能和合的,就是这圣的、能导向解脱的、能使依之而行者彻底灭苦的见。
“比丘们,圣的、能导向解脱的、能使依之而行者彻底灭苦的见又是如何呢?比丘们,在此,比丘或住在林中,或住在树下,或住在空闲处,他这样反省:‘我心中是否还有未断的烦恼,以至于我的心被烦恼所困,不能如实地了知和看见呢?’比丘们,如果比丘被贪欲所困,他的心就是被烦恼所困。比丘们,如果比丘被瞋恚所困,他的心就是被烦恼所困。比丘们,如果比丘被昏沉睡眠所困,他的心就是被烦恼所困。比丘们,如果比丘被掉举恶作所困,他的心就是被烦恼所困。比丘们,如果比丘被疑虑所困,他的心就是被烦恼所困。比丘们,如果比丘执着于此世的思虑,他的心就是被烦恼所困。比丘们,如果比丘执着于他世的思虑,他的心就是被烦恼所困。比丘们,如果比丘争吵不休,互相争执,用言语互相攻击,他的心就是被烦恼所困。他这样了知:‘我心中没有未断的烦恼,以至于我的心被烦恼所困,不能如实地了知和看见。我的心已为证悟诸谛做好准备。’这是他所证得的第一种圣的、出世间的、与凡夫不同的智慧。
“再者,比丘们,圣弟子这样反省:‘我依止、修习、多行此见,能获得内心的寂静,获得内心的涅槃吗?’他这样了知:‘我依止、修习、多行此见,能获得内心的寂静,获得内心的涅槃。’这是他所证得的第二种圣的、出世间的、与凡夫不同的智慧。
“再者,比丘们,圣弟子这样反省:‘我所具足的见,在外是否有其他沙门或婆罗门具足同样的见呢?’他这样了知:‘我所具足的见,在外没有其他沙门或婆罗门具足同样的见。’这是他所证得的第三种圣的、出世间的、与凡夫不同的智慧。
“再者,比丘们,圣弟子这样反省:‘具足正见的人所具足的法性,我也具足同样的法性吗?’比丘们,具足正见的人所具足的法性是怎样的呢?比丘们,具足正见的人的法性是:‘即使他犯了某种罪过,那种罪过是能够被解除的,他会立即在导师或有智的同修面前揭露、显明、公开;揭露、显明、公开后,他会在未来致力于防护。’比丘们,就像一个年幼、愚笨、只会仰卧的孩子,用手或脚踩到炭火,会立即缩回;同样,比丘们,具足正见的人的法性是:‘即使他犯了某种罪过,那种罪过是能够被解除的,他会立即在导师或有智的同修面前揭露、显明、公开;揭露、显明、公开后,他会在未来致力于防护。’他这样了知:‘具足正见的人所具足的法性,我也具足同样的法性。’这是他所证得的第四种圣的、出世间的、与凡夫不同的智慧。
“再者,比丘们,圣弟子这样反省:‘具足正见的人所具足的法性,我也具足同样的法性吗?’比丘们,具足正见的人所具足的法性是怎样的呢?比丘们,具足正见的人的法性是:‘即使他投入到同修们的各种事务中,他也会对增上戒学、增上心学、增上慧学怀有强烈的期望。’比丘们,就像小牛犊的母牛,既啃食草料又照看小牛;同样,比丘们,具足正见的人的法性是:‘即使他投入到同修们的各种事务中,他也会对增上戒学、增上心学、增上慧学怀有强烈的期望。’他这样了知:‘具足正见的人所具足的法性,我也具足同样的法性。’这是他所证得的第五种圣的、出世间的、与凡夫不同的智慧。
“再者,比丘们,圣弟子这样反省:‘具足正见的人所具足的力量,我也具足同样的力量吗?’比丘们,具足正见的人所具足的力量是怎样的呢?比丘们,具足正见的人的力量是:当如来所教导的法和律被宣讲时,他会专心致志、作意、全神贯注、倾耳谛听。他这样了知:‘具足正见的人所具足的力量,我也具足同样的力量。’这是他所证得的第六种圣的、出世间的、与凡夫不同的智慧。
“再者,比丘们,圣弟子这样反省:‘具足正见的人所具足的力量,我也具足同样的力量吗?’比丘们,具足正见的人所具足的力量是怎样的呢?比丘们,具足正见的人的力量是:当如来所教导的法和律被宣讲时,他会获得义的感受,获得法的感受,获得与法相应的喜悦。他这样了知:‘具足正见的人所具足的力量,我也具足同样的力量。’这是他所证得的第七种圣的、出世间的、与凡夫不同的智慧。
“比丘们,具足这七支的圣弟子,他的法性已然圆满,已然能够证得预流果。比丘们,具足这七支的圣弟子,就是具足预流果。”
佛陀如是说。那些比丘心生欢喜,随喜佛陀所说。
憍赏弥经第八终。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