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47经 考察经

中部47经 考察经

我曾这样听闻:有一次,世尊住在舍卫城祇树林给孤独园。在那儿,世尊对比丘们说:“比丘们!”“世尊!”比丘们回答世尊。世尊说:“比丘们,考察者,即那些无法了解他人心境的比丘,应该考察如来,以了知:‘他是否是正等觉者?’”

比丘们说:“世尊,我们的法以世尊为根本,以世尊为指导,以世尊为皈依。请世尊自己阐明此说的含义,比丘们听了之后会牢记。”

世尊说:“既然如此,比丘们,仔细听,认真思考,我将要说。”

“好的,世尊!”比丘们回答世尊。

世尊说:

“比丘们,考察者,即那些无法了解他人心境的比丘,应该在两种法上考察如来:在眼和耳所识之法上。‘那些染污的、眼和耳所识之法,如来是否存在?’当他这样考察时,他会知道:‘那些染污的、眼和耳所识之法,如来是不存在的。’

“当他这样考察并知道:‘那些染污的、眼和耳所识之法,如来是不存在的’时,他会进一步考察:‘那些混杂的、眼和耳所识之法,如来是否存在?’当他这样考察时,他会知道:‘那些混杂的、眼和耳所识之法,如来是不存在的。’

“当他这样考察并知道:‘那些混杂的、眼和耳所识之法,如来是不存在的’时,他会进一步考察:‘那些清净的、眼和耳所识之法,如来是否存在?’当他这样考察时,他会知道:‘那些清净的、眼和耳所识之法,如来是存在的。’

“当他这样考察并知道:‘那些清净的、眼和耳所识之法,如来是存在的’时,他会进一步考察:‘这位尊者长期安住于此善法,还是短暂安住?’当他这样考察时,他会知道:‘这位尊者长期安住于此善法,这位尊者不是短暂安住。’

“当他这样考察并知道:‘这位尊者长期安住于此善法,这位尊者不是短暂安住’时,他会进一步考察:‘这位尊者是一位因有名望而被人熟知的比丘,他是否有些许缺点?’比丘们,在比丘因有名望而被人熟知之前,他并没有这些缺点。然而,比丘们,当比丘因有名望而被人熟知时,他会有些许缺点。当他这样考察时,他会知道:‘这位尊者是一位因有名望而被人熟知的比丘,他没有任何缺点。’

“当他这样考察并知道:‘这位尊者是一位因有名望而被人熟知的比丘,他没有任何缺点’时,他会进一步考察:‘这位尊者已经超越恐惧,而不是因恐惧而超越;他因离贪而不享受欲乐,因贪尽而如此?’当他这样考察时,他会知道:‘这位尊者已经超越恐惧,而不是因恐惧而超越;他因离贪而不享受欲乐,因贪尽而如此。’比丘们,如果其他人这样问那位比丘:‘尊者有什么表现,有什么依据,让您说:这位尊者已经超越恐惧,而不是因恐惧而超越;他因离贪而不享受欲乐,因贪尽而如此?’比丘们,正确回答的比丘应该这样回答:‘尊者,这位尊者,无论住在僧团中还是独自居住,无论那里的善人还是恶人,无论那里的教导者还是那些沉溺于世俗之人,或者那些不为世俗所染者,这位尊者都不会因此而轻视他们。我亲耳从世尊那里听到,亲身接受了:我已超越恐惧,我不是因恐惧而超越,我因离贪而不享受欲乐,因贪尽而如此。’

“比丘们,在那时,你们应该进一步询问如来:‘那些染污的、眼和耳所识之法,如来是否存在?’比丘们,回答时,如来会这样回答:‘那些染污的、眼和耳所识之法,如来是不存在的。’

“‘那些混杂的、眼和耳所识之法,如来是否存在?’比丘们,回答时,如来会这样回答:‘那些混杂的、眼和耳所识之法,如来是不存在的。’

“‘那些清净的、眼和耳所识之法,如来是否存在?’比丘们,回答时,如来会这样回答:‘那些清净的、眼和耳所识之法,如来是存在的;我是此道,是此境,但我不因此而染着。’

“比丘们,弟子应该这样接近一位宣说此法的老师以听闻佛法。这位老师为他宣说佛法,越来越深奥,善恶分明。比丘们,随着老师宣说佛法,越来越深奥,善恶分明,这位比丘在法中通过亲证,在某些法上达到究竟,并对老师生起信心:‘世尊是正等觉者,世尊所说的法是善说的,僧伽是善行的。’比丘们,如果其他人这样问那位比丘:‘尊者有什么表现,有什么依据,让您说:世尊是正等觉者,世尊所说的法是善说的,僧伽是善行的?’比丘们,正确回答的比丘应该这样回答:‘朋友,我来到世尊那里听闻佛法。世尊为我宣说佛法,越来越深奥,善恶分明。朋友,随着世尊为我宣说佛法,越来越深奥,善恶分明,我在法中通过亲证,在某些法上达到究竟,并对老师生起信心:世尊是正等觉者,世尊所说的法是善说的,僧伽是善行的。’

“比丘们,无论谁,通过这些表现,通过这些词句,通过这些表达,对如来建立了根植于心的、坚固的、不可动摇的信心,这种信心被称为有因的信心,以见地为基础,是坚固的;无论是沙门、婆罗门、天神、魔罗、梵天,还是世间任何人都无法动摇它。比丘们,对如来的佛法考察就是这样。如来就是这样被佛法充分确立的。”

世尊说了此话。那些比丘心满意足,欢喜世尊所说。

考察经第七终。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14打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