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39经 大马邑经
我曾这样听闻:一时,世尊在鸯伽国,住于鸯伽名为阿萨布勒的市镇。在此,世尊对众比丘说:“比丘们!”“世尊!”那些比丘回答世尊。世尊如是说:
“比丘们,人们称你们为沙门。当你们被问及‘你们是谁’时,你们承认‘我们是沙门’。比丘们,既然你们有这样的称谓,有这样的自认,就应当这样学习:‘我们将受持那些使人成为沙门、使人成为婆罗门的法并依之而行,这样,我们的称谓将是真实的,自认将是如实的。我们所受用的衣服、食物、卧具、病缘医药资具,其在我们就将有大果报、大功德,我们的出家生活就将不会空无、会有果报、有收获。’比丘们,你们确实应当这样学习。
“比丘们,哪些法是使人成为沙门、使人成为婆罗门的呢?‘我们将具足惭愧。’比丘们,你们确实应当这样学习。比丘们,你们或许会这样想:‘我们已具足惭愧,这样就足够了,已经完成了,我们的沙门义已经达到,我们没有什么进一步要做的了。’你们或许就此满足。比丘们,我告诉你们,我宣说你们:‘你们追求沙门义的比丘们,不要让沙门义退失,因为还有进一步要做的事。’
“比丘们,还有什么进一步要做的事呢?‘我们的身行将是清净、开放、显露、无漏、受持的。我们不会因为那清净的身行而自赞毁他。’比丘们,你们确实应当这样学习。比丘们,你们或许会这样想:‘我们已具足惭愧,我们的身行已清净;这样就足够了,已经完成了,我们的沙门义已经达到,我们没有什么进一步要做的了。’你们或许就此满足。比丘们,我告诉你们,我宣说你们:‘你们追求沙门义的比丘们,不要让沙门义退失,因为还有进一步要做的事。’
“比丘们,还有什么进一步要做的事呢?‘我们的语行将是清净、开放、显露、无漏、受持的。我们不会因为那清净的语行而自赞毁他。’比丘们,你们确实应当这样学习。比丘们,你们或许会这样想:‘我们已具足惭愧,我们的身行已清净,语行已清净;这样就足够了,已经完成了,我们的沙门义已经达到,我们没有什么进一步要做的了。’你们或许就此满足。比丘们,我告诉你们,我宣说你们:‘你们追求沙门义的比丘们,不要让沙门义退失,因为还有进一步要做的事。’
“比丘们,还有什么进一步要做的事呢?‘我们的意行将是清净、开放、显露、无漏、受持的。我们不会因为那清净的意行而自赞毁他。’比丘们,你们确实应当这样学习。比丘们,你们或许会这样想:‘我们已具足惭愧,我们的身行已清净,语行已清净,意行已清净;这样就足够了,已经完成了,我们的沙门义已经达到,我们没有什么进一步要做的了。’你们或许就此满足。比丘们,我告诉你们,我宣说你们:‘你们追求沙门义的比丘们,不要让沙门义退失,因为还有进一步要做的事。’
“比丘们,还有什么进一步要做的事呢?‘我们的生计将是清净、开放、显露、无漏、受持的。我们不会因为那清净的生计而自赞毁他。’比丘们,你们确实应当这样学习。比丘们,你们或许会这样想:‘我们已具足惭愧,我们的身行已清净,语行已清净,意行已清净,生计已清净;这样就足够了,已经完成了,我们的沙门义已经达到,我们没有什么进一步要做的了。’你们或许就此满足。比丘们,我告诉你们,我宣说你们:‘你们追求沙门义的比丘们,不要让沙门义退失,因为还有进一步要做的事。’
“比丘们,还有什么进一步要做的事呢?‘我们将防护诸根门;以眼见色时,不取其相,不取其细部特征。我们将为防护而行,以避免那些会因眼根不守护而流入的贪嗔恶不善法,我们将守护眼根,成就眼根的防护。以耳闻声时……略……以鼻嗅香时……略……以舌尝味时……略……以身触所触时……略……以意识法时,不取其相,不取其细部特征。我们将为防护而行,以避免那些会因意根不守护而流入的贪嗔恶不善法,我们将守护意根,成就意根的防护。’比丘们,你们确实应当这样学习。比丘们,你们或许会这样想:‘我们已具足惭愧,我们的身行已清净,语行已清净,意行已清净,生计已清净,我们已防护诸根门;这样就足够了,已经完成了,我们的沙门义已经达到,我们没有什么进一步要做的了。’你们或许就此满足。比丘们,我告诉你们,我宣说你们:‘你们追求沙门义的比丘们,不要让沙门义退失,因为还有进一步要做的事。’
“比丘们,还有什么进一步要做的事呢?‘我们将饮食知量,将如理思惟受用食物,不是为了玩乐,不是为了放逸,不是为了打扮,不是为了庄严,只是为了此身的存在与存活,为了止息伤害,为了辅助梵行,如此,我们能击退旧的感受,不生新的感受,我们的生命能存续,无过失,且得安乐住。’比丘们,你们确实应当这样学习。比丘们,你们或许会这样想:‘我们已具足惭愧,我们的身行已清净,语行已清净,意行已清净,生计已清净,我们已防护诸根门,饮食已知量;这样就足够了,已经完成了,我们的沙门义已经达到,我们没有什么进一步要做的了。’你们或许就此满足。比丘们,我告诉你们,我宣说你们:‘你们追求沙门义的比丘们,不要让沙门义退失,因为还有进一步要做的事。’
“比丘们,还有什么进一步要做的事呢?‘我们将精勤于醒寤,白天经行或禅坐,净化自心,除去盖障之法。夜里初夜分,经行或禅坐,净化自心,除去盖障之法。夜里中夜分,右侧卧,脚叠脚,有念有正知,意念起身。夜里后夜分,起身经行或禅坐,净化自心,除去盖障之法。’比丘们,你们确实应当这样学习。比丘们,你们或许会这样想:‘我们已具足惭愧,我们的身行已清净,语行已清净,意行已清净,生计已清净,我们已防护诸根门,饮食已知量,精勤于醒寤;这样就足够了,已经完成了,我们的沙门义已经达到,我们没有什么进一步要做的了。’你们或许就此满足。比丘们,我告诉你们,我宣说你们:‘你们追求沙门义的比丘们,不要让沙门义退失,因为还有进一步要做的事。’
“比丘们,还有什么进一步要做的事呢?‘我们将具足正念正知,于前进后退时,正知而行;于环顾时,正知而行;于屈伸时,正知而行;于持衣钵时,正知而行;于吃喝嚼尝时,正知而行;于大小便时,正知而行;于行走、站立、就座、睡眠、醒寤、言语、静默时,正知而行。’比丘们,你们确实应当这样学习。比丘们,你们或许会这样想:‘我们已具足惭愧,我们的身行已清净,语行已清净,意行已清净,生计已清净,我们已防护诸根门,饮食已知量,精勤于醒寤,具足正念正知;这样就足够了,已经完成了,我们的沙门义已经达到,我们没有什么进一步要做的了。’你们或许就此满足。比丘们,我告诉你们,我宣说你们:‘你们追求沙门义的比丘们,不要让沙门义退失,因为还有进一步要做的事。’
“比丘们,还有什么进一步要做的事呢?比丘们,这里有比丘亲近远离的卧具——森林、树下、山岳、山洞、山窟、墓地、林丛、露地、草堆。他饭后从托钵回来,结跏趺坐,身体挺直,于面前建立正念。他舍离世间的贪欲,住于离贪之心,净化自心,除去贪欲;舍离嗔恚,住于无嗔之心,对一切有情众生怀悲悯,净化自心,除去嗔恚;舍离惛沉睡眠,住于离惛沉睡眠之心,有光明想,有念有正知,净化自心,除去惛沉睡眠;舍离掉举恶作,住于内心寂静,净化自心,除去掉举恶作;舍离疑惑,住于超越疑惑,对善法无所疑惑,净化自心,除去疑惑。
“比丘们,譬如有人借贷经商。那些生意兴隆,他将以前的债务都还清了,还有剩余的钱可供养家。他会这样想:‘我以前借贷经商,那些生意兴隆。我已将以前的债务都还清了,还有剩余的钱可供养家。’他因此而获得喜悦,获得快乐。
“比丘们,譬如有人患病,痛苦,重病缠身,食物不消化,身体没有丝毫力气。后来,他从那疾病中解脱了,食物消化了,身体有足够的力气。他会这样想:‘我以前患病,痛苦,重病缠身,食物不消化,身体没有丝毫力气。我现已从那疾病中解脱了,食物消化了,身体有足够的力气。’他因此而获得喜悦,获得快乐。
“比丘们,譬如有人被囚禁在牢狱中。后来,他从那牢狱中平安无事地解脱了,而且财产没有丝毫损失。他会这样想:‘我以前被囚禁在牢狱中,我现已从那牢狱中平安无事地解脱了,而且财产没有丝毫损失。’他因此而获得喜悦,获得快乐。
“比丘们,譬如有人为奴隶,不自主,受人支配,不能随意去往。后来,他从那奴役中解脱了,自主,不受人支配,自由,可以随意去往。他会这样想:‘我以前为奴隶,不自主,受人支配,不能随意去往。我现已从那奴役中解脱了,自主,不受人支配,自由,可以随意去往。’他因此而获得喜悦,获得快乐。
“比丘们,譬如有人带着财物和物品,行于荒漠险径。后来,他平安无事地从那荒漠中出来了,而且财物没有丝毫损失。他会这样想:‘我以前带着财物和物品,行于荒漠险径。我现已平安无事地从那荒漠中出来了,而且财物没有丝毫损失。’他因此而获得喜悦,获得快乐。
“比丘们,同样地,比丘见到这五盖尚未断除时,在自身中,就如同负债、疾病、牢狱、奴役、荒漠险径。比丘们,同样地,比丘见到这五盖已断除时,在自身中,就如同无债、健康、出狱、自由、安全之地。
“他舍离这五盖——那些心的染污、慧的弱化,离欲,离不善法,有寻有伺,由离生喜乐,进入并安住于初禅。他以此离生喜乐遍满、充满、充溢、周遍此身,此身没有一处不被离生喜乐所遍满。比丘们,譬如熟练的浴师或浴师的弟子,将沐浴粉撒入铜碗中,一点一点地洒水,将其揉成团,那沐浴粉团湿润,被水浸透,内外皆被水遍布,没有渗漏。同样地,比丘以此离生喜乐遍满、充满、充溢、周遍此身,此身没有一处不被离生喜乐所遍满。
“再者,比丘,寻伺寂灭,内心平静,心一境性,无寻无伺,由定生喜乐,进入并安住于第二禅。他以此定生喜乐遍满、充满、充溢、周遍此身,此身没有一处不被定生喜乐所遍满。比丘们,譬如有个水池,有水源从地下涌出。那水池没有东、西、北、南的水源入口,天也不时常降雨。然而,只有从那水池中涌出的清凉水流,遍满、充满、充溢、周遍此水池,此水池没有一处不被清凉水所遍满。同样地,比丘以此定生喜乐遍满、充满、充溢、周遍此身,此身没有一处不被定生喜乐所遍满。
“再者,比丘,离喜,住于平等,有念有正知,以身受乐,那为圣者所称赞的‘平等、有念、安乐住’,进入并安住于第三禅。他以此无喜之乐遍满、充满、充溢、周遍此身,此身没有一处不被无喜之乐所遍满。比丘们,譬如在优钵罗花池、莲花池或白莲花池中,一些优钵罗花、莲花或白莲花,生于水中,长于水中,没于水中,深浸于水底,它们从根到梢都被清凉水遍满、充满、充溢、周遍,那优钵罗花、莲花或白莲花没有一处不被清凉水所遍满。同样地,比丘以此无喜之乐遍满、充满、充溢、周遍此身,此身没有一处不被无喜之乐所遍满。
“再者,比丘,舍乐舍苦,以及先前的喜悦忧恼都已消灭,不苦不乐,由平等所净化的念,进入并安住于第四禅。他以清净、皎洁之心遍满此身,安坐着,此身没有一处不被清净、皎洁之心所遍满。比丘们,譬如有人以洁白布匹从头到脚覆盖全身,安坐着,此身没有一处不被洁白布匹所遍满。同样地,比丘以清净、皎洁之心遍满此身,安坐着,此身没有一处不被清净、皎洁之心所遍满。
“当他的心如此入定,清净、皎洁、无垢、离诸烦恼、柔顺、适用、安住、不动时,他将心导向宿命智。他忆念多种宿命,即一生、二生……略……如此忆念多种带有特征和细节的宿命。比丘们,譬如有人从自己的村庄去往另一个村庄,再从那个村庄去往另一个村庄,然后从那个村庄返回自己的村庄。他会这样想:‘我从自己的村庄去往那个村庄,在那里我这样站立,这样坐下,这样说话,这样沉默;从那个村庄去往另一个村庄,在那里我这样站立,这样坐下,这样说话,这样沉默;我现已从那个村庄返回自己的村庄。’同样地,比丘忆念多种宿命,即一生、二生……略……如此忆念多种带有特征和细节的宿命。
“当他的心如此入定,清净、皎洁、无垢、离诸烦恼、柔顺、适用、安住、不动时,他将心导向有情生死智。他以清净超人的天眼,见到有情逝去、生起,卑劣、尊胜,美色、丑色,善趣、恶趣,他了知有情依各自的业而受生……略……比丘们,譬如两座有门的房屋。有眼之人站在中间,可以看到人们进入房屋,出来,行走,徘徊。同样地,比丘以清净超人的天眼,见到有情逝去、生起,卑劣、尊胜,美色、丑色,善趣、恶趣,他了知有情依各自的业而受生……略……。
“当他的心如此入定,清净、皎洁、无垢、离诸烦恼、柔顺、适用、安住、不动时,他将心导向漏尽智。他如实了知‘这是苦’,如实了知‘这是苦集’,如实了知‘这是苦灭’,如实了知‘这是导致苦灭之道’。他如实了知‘这些是漏’,如实了知‘这是漏集’,如实了知‘这是漏灭’,如实了知‘这是导致漏灭之道’。当他如此知、如此见时,心从欲漏中解脱,心从有漏中解脱,心从无明漏中解脱。在解脱时,他生起‘已解脱’之智——他了知‘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再有此生。’
“比丘们,譬如山脚下有清澈、明净、无浊的水池。有眼之人站在岸边,可以看到蚌壳、沙石、鱼群,游动的和静止的。他会这样想:‘这个水池清澈、明净、无浊。这里有蚌壳、沙石、鱼群,游动的和静止的。’同样地,比丘如实了知‘这是苦’……略……了知‘不再有此生’。
“比丘们,这样的比丘被称为‘沙门’,也被称为‘婆罗门’,也被称为‘沐浴者’,也被称为‘明达者’,也被称为‘听闻者’,也被称为‘圣者’,也被称为‘阿罗汉’。比丘们,比丘如何成为沙门呢?因为那些染污的、导致再生的、有苦的、未来有苦果的、导致生老死的恶不善法,都被他止息了。比丘们,比丘就是这样成为沙门。
“比丘们,比丘如何成为婆罗门呢?因为那些染污的、导致再生的、有苦的、未来有苦果的、导致生老死的恶不善法,都被他驱除了。比丘们,比丘就是这样成为婆罗门。
“比丘们,比丘如何成为沐浴者呢?因为那些染污的、导致再生的、有苦的、未来有苦果的、导致生老死的恶不善法,都被他洗涤了。比丘们,比丘就是这样成为沐浴者。
“比丘们,比丘如何成为明达者呢?因为那些染污的、导致再生的、有苦的、未来有苦果的、导致生老死的恶不善法,都被他了知了。比丘们,比丘就是这样成为明达者。
“比丘们,比丘如何成为听闻者呢?因为那些染污的、导致再生的、有苦的、未来有苦果的、导致生老死的恶不善法,都被他流出了。比丘们,比丘就是这样成为听闻者。
“比丘们,比丘如何成为圣者呢?因为那些染污的、导致再生的、有苦的、未来有苦果的、导致生老死的恶不善法,都离他遥远了。比丘们,比丘就是这样成为圣者。
“比丘们,比丘如何成为阿罗汉呢?因为那些染污的、导致再生的、有苦的、未来有苦果的、导致生老死的恶不善法,都离他遥远了。”
世尊如是说。那些比丘心悦意足,欢喜世尊所说。
大马邑经第九终。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