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罗门品
中部91经 婆罗门优经
我曾这样听闻:一时,世尊与五百比丘大僧伽一起,在毗提诃国游行。彼时,有位名叫婆罗门优的婆罗门住在弥梯罗城,他年老、耆宿、高寿,已届二百岁高龄,精通三吠陀,并熟知词汇、仪轨、音韵、语源,以及史传,擅长文法,通晓世俗学与大人相。婆罗门优闻讯:“那位乔达摩沙门,释迦子,从释迦族出家,与五百比丘大僧伽一起在毗提诃国游行。关于乔达摩尊者,有如此美好的声誉传遍四方:‘彼世尊亦即阿罗汉、正等正觉者、明行具足者、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他亲身证知此世间及天、魔、梵天世界,沙门、婆罗门、天、人众生,并加以宣说。他教导的法,初善、中善、后善,义理具足,文句具足,宣说完全圆满清净的梵行。善哉,能见到如此的阿罗汉!’”
彼时,婆罗门优有一位名叫郁多罗的年轻弟子,他精通三吠陀,并熟知词汇、仪轨、音韵、语源,以及史传,擅长文法,通晓世俗学与大人相。于是,婆罗门优召唤郁多罗少年,说:“郁多罗,乔达摩沙门,释迦子,从释迦族出家,与五百比丘大僧伽一起在毗提诃国游行。关于乔达摩尊者,有如此美好的声誉传遍四方:‘彼世尊亦即阿罗汉、正等正觉者……善哉,能见到如此的阿罗汉!’郁多罗,你去到乔达摩沙门那里;去到之后,去了解乔达摩尊者的声誉是否属实,乔达摩尊者是否真如传闻那样,或者不是那样。这样我们就会知道乔达摩尊者。”“那么,尊者,我如何能知道乔达摩尊者的声誉是否属实,乔达摩尊者是否真如传闻那样,或者不是那样呢?”“郁多罗,我们的经典中记载了三十二大人相,具备这些大人相的大人,只有两种归宿,没有其他。如果他居家,他将成为转轮王,是法王,统领四方,征服天下,国土稳固,具足七宝。这七宝是:轮宝、象宝、马宝、珠宝、女宝、居士宝,第七是将军宝。他将有一千多个儿子,个个英勇、威猛,能摧毁敌军。他将不以刀杖,以法征服并治理这片环海的大地。如果他出家,他将成为阿罗汉、正等正觉者,除去世间一切障碍。郁多罗,我是经典传授者;你是经典接受者。”
“是,尊者。”郁多罗少年应婆罗门优之诺,从座位起身,向婆罗门优作礼,然后右绕离开,前往毗提诃国世尊所在之处。他次第游行,来到世尊那里;来到之后,与世尊相互问候。问候结束后,他坐在一旁。郁多罗少年坐在一旁,观察世尊身体的三十二大人相。郁多罗少年观察到世尊身体的三十二大人相,大部分都具备,除了两项。对于这两项大人相,他心生疑虑,不确定,未能确信,未能完全相信:一是隐密处藏于鞘中,二是舌头宽大。于是,世尊心想:“这位郁多罗少年观察到我身体的三十二大人相,大部分都具备,除了两项。对于这两项大人相,他心生疑虑,不确定,未能确信,未能完全相信:一是隐密处藏于鞘中,二是舌头宽大。”于是,世尊示现如此神通,使得郁多罗少年看到了世尊隐密处藏于鞘中的相。然后,世尊伸出舌头,触及并拂拭双耳孔;触及并拂拭双鼻孔;并以舌头完全覆盖额头。于是,郁多罗少年心想:“乔达摩沙门具足三十二大人相。我何不追随乔达摩沙门,观察他的行止呢?”于是,郁多罗少年追随世尊七个月,如同不离的影子。
然后,七个月后,郁多罗少年从毗提诃国游行,前往弥梯罗城。他次第游行,来到弥梯罗城婆罗门优那里;来到之后,向婆罗门优作礼,坐在一旁。婆罗门优对坐在一旁的郁多罗少年说:“郁多罗,乔达摩尊者的声誉是否属实,而不是其他?乔达摩尊者是否是那样,而不是其他?”“尊者,乔达摩尊者的声誉确实属实,而不是其他;乔达摩尊者确实是那样,而不是其他。而且,乔达摩尊者具足三十二大人相。”
“乔达摩尊者脚掌平稳;这也是乔达摩尊者这位大人具足的大人相。
“而且,乔达摩尊者脚掌下生有千辐轮相,具缘,有毂,一切相圆满……
“而且,乔达摩尊者足跟修长……
“而且,乔达摩尊者手指修长……
“而且,乔达摩尊者手脚柔软细嫩……
“而且,乔达摩尊者手脚有网纹……
“而且,乔达摩尊者足踝高耸……
“而且,乔达摩尊者站立时不必弯腰,双手就能触及并揉搓膝盖……
“而且,乔达摩尊者隐密处藏于鞘中……
“而且,乔达摩尊者身体金黄,皮肤如金色……
“而且,乔达摩尊者皮肤细腻。因皮肤细腻,尘垢不沾染身体……
“而且,乔达摩尊者一毛孔一毛发;毛发从毛孔中生出……
“而且,乔达摩尊者毛发向上卷;毛发向上卷,呈深蓝色,如眼线,卷曲向右……
“而且,乔达摩尊者身体端直如梵天……
“而且,乔达摩尊者七处丰满……
“而且,乔达摩尊者上半身如狮子……
“而且,乔达摩尊者两肩之间隆起……
“而且,乔达摩尊者身量圆满如尼俱陀树;身长多少,臂展也多少,臂展多少,身长也多少……
“而且,乔达摩尊者肩膀圆润……
“而且,乔达摩尊者味觉极佳……
“而且,乔达摩尊者下颚如狮子……
“而且,乔达摩尊者四十齿……
“而且,乔达摩尊者齿齐……
“而且,乔达摩尊者齿密……
“而且,乔达摩尊者犬齿洁白……
“而且,乔达摩尊者舌头宽大……
“而且,乔达摩尊者声音如梵天,如迦陵频伽鸟鸣……
“而且,乔达摩尊者眼睛深蓝……
“而且,乔达摩尊者睫毛如牛睫……
“而且,乔达摩尊者两眉之间生有白毫,洁白柔软如棉絮……
“而且,乔达摩尊者头顶肉髻;这也是乔达摩尊者这位大人具足的大人相。
“尊者,乔达摩尊者具足这三十二大人相。
“而且,乔达摩尊者行走时,总是先迈右脚。他迈步不远,落脚不近;他行走不快,也不慢;他脚跟不碰脚跟,脚踝不碰脚踝。他行走时,大腿不抬高,不压低;不收拢,不张开。行走时,乔达摩尊者的下半身颤动,不是依靠身体的力量行走。而且,乔达摩尊者回头看时,总是全身回头;他不向上看,不向下看;他行走时不左顾右盼,只看前方一轭之地;但他超常的知见却是无碍的。他进入屋舍时,身体不抬高,不压低;不收拢,不张开。他坐下时,不会离座位太远或太近,也不用手撑着座位坐下,也不会将身体投入座位。他坐在屋舍中时,手不局促,脚不局促;脚跟不叠放脚跟,脚踝不叠放脚踝;也不用手托着下巴坐着。他坐在屋舍中时,不颤抖,不颤动,不发抖,不惊慌。他无所畏惧,不颤动,不发抖,不惊慌,毛骨悚然已经消失。乔达摩尊者在屋舍中独处。他接受钵水时,不抬高钵,不压低钵;不收拢钵,不张开钵。他接受钵水不多不少。他洗钵时,不会发出咕噜声,不会将钵翻转过来洗,也不会将钵放在地上洗手;手洗干净后,钵也洗干净了,钵洗干净后,手也洗干净了。他倒水时,不远不近,也不溅洒。他接受食物时,不抬高钵,不压低钵;不收拢钵,不张开钵。他接受食物不多不少。乔达摩尊者只吃适量的菜肴,不让菜肴超过饭团。乔达摩尊者将饭团在口中咀嚼两三次后吞下;没有一粒饭粒未经嚼碎进入体内,也没有一粒饭粒留在口中;然后才送入下一个饭团。乔达摩尊者享受食物的美味,但不执着于味道。
“乔达摩尊者食用具足八种要素的食物——不是为了嬉戏,不是为了傲慢,不是为了装饰,不是为了庄严,而是为了维持身体、维持生命、止息伤害、助益梵行——‘这样,我将消除旧有的感受,不产生新的感受,生活将得以维持,无过失,安乐住。’他饭后接受钵水时,不抬高钵,不压低钵;不收拢钵,不张开钵。他接受钵水不多不少。他洗钵时,不会发出咕噜声,不会将钵翻转过来洗,也不会将钵放在地上洗手;手洗干净后,钵也洗干净了,钵洗干净后,手也洗干净了。他倒水时,不远不近,也不溅洒。他饭后不将钵放在地上,不远不近,也不对钵感到厌烦,也不过度爱护钵。他饭后默坐片刻,不耽误应供养的时间。他饭后随喜,不讥讽食物,不期待其他食物;而是以法谈开示、激励、鼓舞、令大众欢喜。他以法谈开示、激励、鼓舞、令大众欢喜后,从座位起身离开。他行走不快,也不慢,也不想快速离开;乔达摩尊者身上衣服不高不低,不贴身也不远离身体;风不会将乔达摩尊者身上的衣服吹开;尘垢也不会沾染乔达摩尊者的身体。他到达园林后,坐在准备好的座位上。坐下后,他洗脚;乔达摩尊者不沉溺于装饰脚。他洗脚后,盘腿而坐,端正身体,将正念置于面前。他不想伤害自己,不想伤害他人,不想同时伤害自己和他人;乔达摩尊者坐着时,只想着自利、他利、自他兼利、一切世间之利。他到达园林后,在大众中说法,不贬低大众,不赞扬大众;而是以法谈开示、激励、鼓舞、令大众欢喜。
“而且,乔达摩尊者口中发出具足八种要素的声音——清晰,可理解,悦耳,可听,圆润,不散乱,深沉,洪亮。乔达摩尊者根据大众的情况以声音开示,他的声音不会传到大众之外。那些被乔达摩尊者以法谈开示、激励、鼓舞、令欢喜的人,从座位起身离开时,都会依依不舍地回头看他,因为他们不想离开。尊者,我们看到乔达摩尊者行走,看到他站立,看到他进入屋舍,看到他静坐屋舍中,看到他在屋舍中用餐,看到他用餐后静坐,看到他用餐后随喜,看到他前往园林,看到他静坐园林中,看到他在园林中对大众说法。乔达摩尊者是这样的,而且比这更好。”
郁多罗如此说后,婆罗门优从座位起身,偏袒右肩,向世尊合掌,三次发出感叹语:
“礼敬彼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
“礼敬彼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
“礼敬彼世尊、阿罗汉、正等正觉者。”
“但愿我们有时能与乔达摩尊者相遇?但愿能有某种交谈!”
然后,世尊次第游行于毗提诃国,抵达弥梯罗城。世尊当时住在弥梯罗城的摩伽提婆芒果林。弥梯罗的婆罗门、居士们听说:“乔达摩沙门,释迦子,从释迦族出家,与五百比丘大僧伽一起游行于毗提诃国,已抵达弥梯罗城,住在摩伽提婆芒果林。关于乔达摩尊者,有如此美好的声誉传遍四方:‘彼世尊亦即阿罗汉、正等正觉者、明行具足者、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他亲身证知此世间及天、魔、梵天世界,沙门、婆罗门、天、人众生,并加以宣说。他教导的法,初善、中善、后善,义理具足,文句具足,宣说完全圆满清净的梵行。善哉,能见到如此的阿罗汉!’”
于是,弥梯罗的婆罗门、居士们来到世尊那里;来到之后,有些人向世尊作礼,坐在一旁;有些人与世尊相互问候,问候结束后,坐在一旁;有些人向世尊合掌,坐在一旁;有些人向世尊报上姓名和出身,坐在一旁;有些人默然坐在一旁。
婆罗门优听说:“乔达摩沙门,释迦子,从释迦族出家,已抵达弥梯罗城,住在摩伽提婆芒果林。”于是,婆罗门优与众多弟子一起前往摩伽提婆芒果林。那时,婆罗门优在芒果林附近心想:“我未经事先通知就去拜见乔达摩沙门,这不合适。”于是,婆罗门优召唤一位少年,说:“少年,你去到乔达摩沙门那里;去到之后,以我的名义问候乔达摩沙门,问他是否少病少恼,身体轻快,力量充足,生活安乐,说:‘尊者乔达摩,婆罗门优问候尊者是否少病少恼,身体轻快,力量充足,生活安乐。’并且这样说:‘尊者乔达摩,婆罗门优婆罗门年老、耆宿、高寿,已届二百岁高龄,精通三吠陀,并熟知词汇、仪轨、音韵、语源,以及史传,擅长文法,通晓世俗学与大人相。在弥梯罗居住的婆罗门、居士中,婆罗门优在财富方面被认为是首位;在经典方面,婆罗门优被认为是首位;在寿命和声誉方面,婆罗门优被认为是首位。他希望能见到尊者乔达摩。’”
“是,尊者。”那少年应婆罗门优之诺,来到世尊那里;来到之后,与世尊相互问候。问候结束后,他站立在一旁。那少年站立在一旁,对世尊说:“尊者乔达摩,婆罗门优婆罗门问候尊者是否少病少恼,身体轻快,力量充足,生活安乐;并且这样说:‘尊者乔达摩,婆罗门优婆罗门年老、耆宿、高寿,已届二百岁高龄,精通三吠陀,并熟知词汇、仪轨、音韵、语源,以及史传,擅长文法,通晓世俗学与大人相。在弥梯罗居住的婆罗门、居士中,婆罗门优在财富方面被认为是首位;在经典方面,婆罗门优被认为是首位;在寿命和声誉方面,婆罗门优被认为是首位。他希望能见到尊者乔达摩。’”
“少年,婆罗门优婆罗门认为何时合适就何时来吧。”于是,那少年来到婆罗门优婆罗门那里;来到之后,对婆罗门优婆罗门说:“我已经得到乔达摩沙门的许可。尊者现在认为何时合适就何时去吧。”
于是,婆罗门优婆罗门来到世尊那里。大众远远地看到婆罗门优婆罗门走来。看到之后,他们便让开地方,如同对待一位著名的、有声望的人。于是,婆罗门优婆罗门对那大众说:“够了,诸位!你们坐在自己的座位上。我将坐在这乔达摩沙门附近。”
于是,婆罗门优婆罗门来到世尊那里;来到之后,与世尊相互问候。问候结束后,他坐在一旁。婆罗门优婆罗门坐在一旁,观察世尊身体的三十二大人相。婆罗门优婆罗门观察到世尊身体的三十二大人相,大部分都具备,除了两项。对于这两项大人相,他心生疑虑,不确定,未能确信,未能完全相信:一是隐密处藏于鞘中,二是舌头宽大。于是,婆罗门优婆罗门以偈颂向世尊说:
“我所闻三十二,大人相之说;
其中二者,乔达摩尊者身不现。
尊者隐密处,是否藏于鞘中,人中之最胜者?
舌头是否不显露,如女子般娇小?
尊者是否具宽大舌,以便我们辨识?
请伸展此宽大舌,以消除我之疑惑。
为现世利益故,为来世安乐故;
既已获得许可,我将询问一切所欲。”
于是,世尊心想:“这位婆罗门优婆罗门观察到我身体的三十二大人相,大部分都具备,除了两项。对于这两项大人相,他心生疑虑,不确定,未能确信,未能完全相信:一是隐密处藏于鞘中,二是舌头宽大。”于是,世尊示现如此神通,使得婆罗门优婆罗门看到了世尊隐密处藏于鞘中的相。然后,世尊伸出舌头,触及并拂拭双耳孔;触及并拂拭双鼻孔;并以舌头完全覆盖额头。于是,世尊以偈颂回答婆罗门优婆罗门:
“你所闻三十二,大人相之说;
我身尽具足,婆罗门,你勿疑虑。
应知者已彻知,应修者已修习;
应断者我已断,故我是佛,婆罗门。
为现世利益故,为来世安乐故。
既已获得许可,你可询问一切所欲。”
于是,婆罗门优婆罗门心想:“我已获得乔达摩沙门的许可。我应该问乔达摩沙门什么呢——是现世的利益,还是来世的利益?”于是,婆罗门优婆罗门心想:“我对现世的利益很熟悉。其他人也会问我现世的利益。我何不只问乔达摩沙门来世的利益呢?”于是,婆罗门优婆罗门以偈颂向世尊说:
“如何方为婆罗门?如何方为吠陀通?
如何方为三明者?如何方为圣者称?
“如何方为阿罗汉?如何方为究竟者?
如何方为牟尼尊?如何方为佛陀称?”
于是,世尊以偈颂回答婆罗门优婆罗门:
“他能知晓宿命,能见天堂与恶趣;
更已证得生尽,以神通成就之牟尼。
他了知心之清净,完全脱离诸贪染;
已断生死轮回,梵行之究竟者。
遍达一切法,如是者名为佛陀。”
婆罗门优如此说后,婆罗门优从座位起身,偏袒右肩,以头触世尊之足,以口亲吻世尊之足,以手揉搓世尊之足,并报上姓名:“我乃婆罗门优,尊者乔达摩;我乃婆罗门优,尊者乔达摩。”于是,那大众心生惊奇和诧异:“奇哉,尊者!妙哉,尊者!竟然这位著名的、有声望的婆罗门优婆罗门会行如此最高的顶礼!”于是,世尊对婆罗门优婆罗门说:“够了,婆罗门,起来吧,坐在你的座位上,因为你的心已对我生起信心。”于是,婆罗门优婆罗门起身,坐在自己的座位上。
于是,世尊次第为婆罗门优婆罗门说法,即布施之谈、戒律之谈、天界之谈;宣说诸欲之过患、鄙劣、污染,以及出离之功德。当世尊知道婆罗门优婆罗门心已柔软,心已柔和,心已无障碍,心已欢喜,心已清净,于是宣说诸佛所特有的法教——苦、集、灭、道。正如洁净无垢的白布能很好地吸取染料一样,婆罗门优婆罗门就在那个座位上生起了离尘无垢的法眼——“凡是集起法,一切皆是灭尽法。”于是,婆罗门优婆罗门已见法、已得法、已知法、已深入法,度脱疑虑,除去疑惑,获得无畏,不依他而于导师之教法中获得信解,他对世尊说:“太殊胜了,尊者乔达摩!太殊胜了,尊者乔达摩!尊者乔达摩,就像扶正了倒下的东西,揭开了被遮蔽的东西,指明了迷路者的方向,或者在黑暗中举起了油灯,让有眼者能看到形色一样——尊者乔达摩以各种方式宣说了法。我皈依尊者乔达摩、皈依法、皈依比丘僧伽。从今日起,请尊者乔达摩接受我为终身皈依的优婆塞。请尊者乔达摩接受我明日与比丘僧伽一起受供。”世尊默然应允。于是,婆罗门优婆罗门得知世尊应允后,从座位起身,向世尊作礼,右绕离开。于是,婆罗门优婆罗门在那一夜过后,在他的居所准备了上等的食物和饮料,并派人告知世尊时间:“尊者乔达摩,时间到了,食物已备妥。”
于是,世尊在上午穿好衣服,手持钵和衣,前往婆罗门优婆罗门居所;来到之后,与比丘僧伽一起坐在准备好的座位上。于是,婆罗门优婆罗门以他的双手,用上等的食物和饮料,连续七天供养、满足以佛陀为首的比丘僧伽。然后,七天过后,世尊离开,前往毗提诃国游行。然后,世尊离开不久,婆罗门优婆罗门就去世了。于是,许多比丘来到世尊那里;来到之后,向世尊作礼,坐在一旁。那些比丘坐在一旁,对世尊说:“尊者,婆罗门优婆罗门已去世。他的归宿是什么?他来世会去哪里?”“比丘们,婆罗门优婆罗门是贤智的,他依法而行,没有在法的问题上给我带来困扰。比丘们,婆罗门优婆罗门因为五下分结的断尽,是化生者,在那里般涅槃,不从彼世再来。”
世尊如是说。那些比丘心满意足,欢喜世尊所说。
婆罗门优经第一终。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