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73经 大跋蹉经
我曾这样听闻:一时,世尊住在王舍城竹林精舍,在迦兰陀迦池畔。于是,游方者跋蹉种前往世尊之处;抵达后,与世尊相互问候。问候完毕,他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游方者跋蹉种对世尊说:“我与乔达摩尊者长久以来一直交谈。乔达摩尊者,请您简略地为我宣说善与不善。”世尊说:“跋蹉,我可以简略地为你宣说善与不善,也可以广说;但我要为你简略地宣说善与不善。你仔细听,善加作意,我将宣说。”游方者跋蹉种应答世尊:“是的,尊者。”世尊如此说:
“跋蹉,贪是不善,无贪是善;跋蹉,瞋是不善,无瞋是善;跋蹉,痴是不善,无痴是善。跋蹉,这三种法是不善,这三种法是善。
“跋蹉,杀生是不善,离杀生是善;跋蹉,不与取是不善,离不与取是善;跋蹉,欲邪行是不善,离欲邪行是善;跋蹉,妄语是不善,离妄语是善;跋蹉,离间语是不善,离离间语是善;跋蹉,恶口是不善,离恶口是善;跋蹉,绮语是不善,离绮语是善;跋蹉,贪婪是不善,不贪婪是善;跋蹉,瞋恚是不善,不瞋恚是善;跋蹉,邪见是不善,正见是善。跋蹉,这十种法是不善,这十种法是善。
“跋蹉,当比丘的渴爱已被舍断,根已被斩断,像棕榈树般被连根拔起,已不存在,未来不再生起,那么他就是阿罗汉,漏尽者,修行已成,所作已办,舍弃重担,已达到自己的目的,轮回的系缚已穷尽,以正智解脱。”
“乔达摩尊者请住下。乔达摩尊者您有没有一位比丘弟子,他通过漏尽,在今生以自己的证知证得无漏的心解脱、慧解脱,并安住其中呢?”“跋蹉,不止一百、两百、三百、四百、五百,有更多我的比丘弟子,他们通过漏尽,在今生以自己的证知证得无漏的心解脱、慧解脱,并安住其中。”
“乔达摩尊者请住下,比丘们也请住下。有没有乔达摩尊者您的一位比丘尼弟子,她通过漏尽,在今生以自己的证知证得无漏的心解脱、慧解脱,并安住其中呢?”“跋蹉,不止一百、两百、三百、四百、五百,有更多我的比丘尼弟子,她们通过漏尽,在今生以自己的证知证得无漏的心解脱、慧解脱,并安住其中。”
“乔达摩尊者请住下,比丘们请住下,比丘尼们请住下。有没有乔达摩尊者您的一位在家、穿白衣、修梵行的优婆塞弟子,他由于五下分结的灭尽而化生,在那里般涅槃,不从彼世再来呢?”“跋蹉,不止一百、两百、三百、四百、五百,有更多我的在家、穿白衣、修梵行的优婆塞弟子,他们由于五下分结的灭尽而化生,在那里般涅槃,不从彼世再来。”
“乔达摩尊者请住下,比丘们请住下,比丘尼们请住下,在家、穿白衣、修梵行的优婆塞们请住下。有没有乔达摩尊者您的一位在家、穿白衣、享受欲乐的优婆塞弟子,他听从教诲,接受劝告,度过疑惑,消除犹豫,获得无畏,不依赖他人而安住于导师的教法呢?”“跋蹉,不止一百、两百、三百、四百、五百,有更多我的在家、穿白衣、享受欲乐的优婆塞弟子,他们听从教诲,接受劝告,度过疑惑,消除犹豫,获得无畏,不依赖他人而安住于导师的教法。”
“乔达摩尊者请住下,比丘们请住下,比丘尼们请住下,在家、穿白衣、修梵行的优婆塞们请住下,在家、穿白衣、享受欲乐的优婆塞们请住下。有没有乔达摩尊者您的一位在家、穿白衣、修梵行的优婆夷弟子,她由于五下分结的灭尽而化生,在那里般涅槃,不从彼世再来呢?”“跋蹉,不止一百、两百、三百、四百、五百,有更多我的在家、穿白衣、修梵行的优婆夷弟子,她们由于五下分结的灭尽而化生,在那里般涅槃,不从彼世再来。”
“乔达摩尊者请住下,比丘们请住下,比丘尼们请住下,在家、穿白衣、修梵行的优婆塞们请住下,在家、穿白衣、享受欲乐的优婆塞们请住下,在家、穿白衣、修梵行的优婆夷们请住下。有没有乔达摩尊者您的一位在家、穿白衣、享受欲乐的优婆夷弟子,她听从教诲,接受劝告,度过疑惑,消除犹豫,获得无畏,不依赖他人而安住于导师的教法呢?”“跋蹉,不止一百、两百、三百、四百、五百,有更多我的在家、穿白衣、享受欲乐的优婆夷弟子,她们听从教诲,接受劝告,度过疑惑,消除犹豫,获得无畏,不依赖他人而安住于导师的教法。”
“乔达摩尊者,如果只有乔达摩尊者您一人成功实践此法,而比丘们未能成功实践,那么这梵行在这一点上就是不圆满的。但是,乔达摩尊者,因为乔达摩尊者您以及比丘们都成功实践此法,所以这梵行在这一点上是圆满的。
“乔达摩尊者,如果乔达摩尊者您以及比丘们都成功实践此法,而比丘尼们未能成功实践,那么这梵行在这一点上就是不圆满的。但是,乔达摩尊者,因为乔达摩尊者您、比丘们以及比丘尼们都成功实践此法,所以这梵行在这一点上是圆满的。
“乔达摩尊者,如果乔达摩尊者您、比丘们以及比丘尼们都成功实践此法,而修梵行的在家、穿白衣的优婆塞们未能成功实践,那么这梵行在这一点上就是不圆满的。但是,乔达摩尊者,因为乔达摩尊者您、比丘们、比丘尼们以及修梵行的在家、穿白衣的优婆塞们都成功实践此法,所以这梵行在这一点上是圆满的。
“乔达摩尊者,如果乔达摩尊者您、比丘们、比丘尼们以及修梵行的在家、穿白衣的优婆塞们都成功实践此法,而享受欲乐的在家、穿白衣的优婆塞们未能成功实践,那么这梵行在这一点上就是不圆满的。但是,乔达摩尊者,因为乔达摩尊者您、比丘们、比丘尼们、修梵行的在家、穿白衣的优婆塞们以及享受欲乐的在家、穿白衣的优婆塞们都成功实践此法,所以这梵行在这一点上是圆满的。
“乔达摩尊者,如果乔达摩尊者您、比丘们、比丘尼们、修梵行的在家、穿白衣的优婆塞们以及享受欲乐的在家、穿白衣的优婆塞们都成功实践此法,而修梵行的在家、穿白衣的优婆夷们未能成功实践,那么这梵行在这一点上就是不圆满的。但是,乔达摩尊者,因为乔达摩尊者您、比丘们、比丘尼们、修梵行的在家、穿白衣的优婆塞们、享受欲乐的在家、穿白衣的优婆塞们以及修梵行的在家、穿白衣的优婆夷们都成功实践此法,所以这梵行在这一点上是圆满的。
“乔达摩尊者,如果乔达摩尊者您、比丘们、比丘尼们、修梵行的在家、穿白衣的优婆塞们、享受欲乐的在家、穿白衣的优婆塞们以及修梵行的在家、穿白衣的优婆夷们都成功实践此法,而享受欲乐的在家、穿白衣的优婆夷们未能成功实践,那么这梵行在这一点上就是不圆满的。但是,乔达摩尊者,因为乔达摩尊者您、比丘们、比丘尼们、修梵行的在家、穿白衣的优婆塞们、享受欲乐的在家、穿白衣的优婆塞们、修梵行的在家、穿白衣的优婆夷们以及享受欲乐的在家、穿白衣的优婆夷们都成功实践此法,所以这梵行在这一点上是圆满的。
“乔达摩尊者,就像恒河倾向大海,趋向大海,流入大海,最终归于大海一样,乔达摩尊者的这个在家弟子和出家弟子的僧团,也倾向涅槃,趋向涅槃,流入涅槃,最终归于涅槃。太好了,乔达摩尊者!……(略)……我归依乔达摩尊者,归依法,归依比丘僧。我愿在乔达摩尊者座下出家,愿受具足戒。”世尊说:“跋蹉,如果曾经是其他教派的人,希望在此法和律中出家,希望受具足戒,那么他要观察四个月。四个月后,如果比丘们意乐,便为他剃度,授具足戒,使他成为比丘;但在这里,我知道有个别的例外。”跋蹉说:“尊者,如果曾经是其他教派的人,希望在此法和律中出家,希望受具足戒,要观察四个月,四个月后,如果比丘们意乐,便为他剃度,授具足戒,使他成为比丘;那我将观察四年。四年后,如果比丘们意乐,便为我剃度,授具足戒,使我成为比丘。”于是,游方者跋蹉种在世尊座下获得出家,获得具足戒。
具足戒不久,具足戒半个月后,尊者跋蹉种前往世尊之处;抵达后,向世尊行礼,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尊者跋蹉种对世尊说:“尊者,有学智和有学见所应达到的,我已达到;请世尊进一步为我宣说佛法。”世尊说:“那么,跋蹉,你进一步修习两种法——止和观。跋蹉,这两种法进一步修习——止和观——将有助于遍知各种界。”
“跋蹉,你只要愿意——‘愿我体验各种神通:一个变多个,多个变一个;显现,隐没;穿墙过壁,穿山越石,犹如虚空无碍;在地上出没,犹如在水中;在水上行走,犹如在地上;在虚空中盘腿而行,犹如鸟儿飞翔;甚至用手触摸、抚摸日月这样有大威力、大神通的;以身体主宰直到梵天界。’——在任何地方,你都将能成为证者,当有那个处所的时候。
“跋蹉,你只要愿意——‘愿我以清净、超越人类的天耳界听见天与人的两种声音,无论是远的还是近的。’——在任何地方,你都将能成为证者,当有那个处所的时候。
“跋蹉,你只要愿意——‘愿我以心遍知他有情、他个人的心:有贪的心,我知“有贪的心”;离贪的心,我知“离贪的心”;有瞋的心,我知“有瞋的心”;离瞋的心,我知“离瞋的心”;有痴的心,我知“有痴的心”;离痴的心,我知“离痴的心”;收敛的心,我知“收敛的心”;散乱的心,我知“散乱的心”;广大的心,我知“广大的心”;不广大的心,我知“不广大的心”;有上的心,我知“有上的心”;无上的心,我知“无上的心”;入定的心,我知“入定的心”;未入定的心,我知“未入定的心”;解脱的心,我知“解脱的心”;未解脱的心,我知“未解脱的心”。’——在任何地方,你都将能成为证者,当有那个处所的时候。
“跋蹉,你只要愿意——‘愿我回忆多种宿世住处,即: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一百生、一千生、十万生;多种世界的成劫、多种世界的坏劫、多种世界的成坏劫——我在某处曾是某名、某姓、某种姓、某食、某乐苦受、某寿限,从彼处死后,生于某处;在那里,我曾是某名、某姓、某种姓、某食、某乐苦受、某寿限,从彼处死后,生于此地。’——如此,我忆起有相貌、有境况的多种宿世住处。——在任何地方,你都将能成为证者,当有那个处所的时候。
“跋蹉,你只要愿意——‘愿我以清净、超越人类的天眼看见有情逝去、再生,卑贱、高贵、美貌、丑陋、善趣、恶趣,了解有情随业而行:这些尊者有情,具足身恶行、语恶行、意恶行,诽谤圣者,邪见,行邪见之业,他们身坏命终,投生于恶趣、苦处、堕处、地狱;而这些尊者有情,具足身善行、语善行、意善行,不诽谤圣者,正见,行正见之业,他们身坏命终,投生于善趣、天界。’——如此,我以清净、超越人类的天眼看见有情逝去、再生,卑贱、高贵、美貌、丑陋、善趣、恶趣,了解有情随业而行。——在任何地方,你都将能成为证者,当有那个处所的时候。
“跋蹉,你只要愿意——‘愿我通过漏尽,在今生以自己的证知证得无漏的心解脱、慧解脱,并安住其中。’——在任何地方,你都将能成为证者,当有那个处所的时候。”
于是,尊者跋蹉种欢喜、随喜世尊所说,从座位上站起,向世尊行礼,右绕后离去。于是,尊者跋蹉种独自一人,远离大众,不放逸,精进,自我策励,不久就亲身证得并安住于那究竟的梵行目标——善男子们为此从在家生活出家,过无家生活。他了知:“生已尽,梵行已立,应作已作,不再有此生。”尊者跋蹉种成为了阿罗汉之一。
此时,许多比丘正要前往拜见世尊。尊者跋蹉种远远地看见那些比丘走来。看见后,他走向那些比丘;抵达后,对那些比丘说:“请问,诸位尊者要去哪里?”“友伴,我们要去拜见世尊。”“那么,诸位尊者,请你们代我以头顶礼世尊双足,并这样说:‘尊者跋蹉种比丘以头顶礼世尊双足,并这样说:世尊已被我亲近,善逝已被我亲近。’”那些比丘应答尊者跋蹉种:“是的,友伴。”于是,那些比丘前往世尊之处;抵达后,向世尊行礼,坐在一旁。坐在一旁的那些比丘对世尊说:“尊者,尊者跋蹉种比丘以头顶礼世尊双足,并这样说:‘世尊已被我亲近,善逝已被我亲近。’”世尊说:“比丘们,我早就以心遍知跋蹉种比丘:‘跋蹉种比丘已证得三明,有大神通,有大威力。’诸天也向我报告此事:‘尊者,跋蹉种比丘已证得三明,有大神通,有大威力。’”
世尊说了此话。那些比丘心生欢喜,随喜世尊所说。
大跋蹉经第三终。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