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28经 大象迹喻经
我曾这样听闻:
一时,世尊住在舍卫城祇园精舍,给孤独园。那时,尊者舍利弗对比丘们说:“诸位贤友!”比丘们回答:“贤友!”尊者舍利弗说道:“诸位贤友,譬如所有行走兽类的足迹,都包含在大象的足迹之中,大象的足迹因其巨大而被称作第一。同样地,诸位贤友,所有善法都包含在四圣谛之中。是哪四种呢?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趣向苦灭之道的圣谛。”
“诸位贤友,什么是苦圣谛?生是苦,老是苦,死是苦,愁、悲、苦、忧、恼是苦,所求不得是苦;简而言之,五取蕴是苦。诸位贤友,什么是五取蕴?即色取蕴、受取蕴、想取蕴、行取蕴、识取蕴。
“诸位贤友,什么是色取蕴?四大种以及依四大种而有的色。
“诸位贤友,什么是四大种?地界、水界、火界、风界。
“诸位贤友,什么是地界?地界有内在的,有外在的。诸位贤友,什么是内在的地界?即自身中坚硬、粗糙、被执取的部分,如:毛发、指甲、牙齿、皮肤、肌肉、筋腱、骨骼、骨髓、肾脏、心脏、肝脏、横膈膜、脾脏、肺脏、大肠、小肠、胃中的食物、粪便,或任何其他自身中坚硬、粗糙、被执取的部分。诸位贤友,这被称为内在的地界。无论是内在的地界,还是外在的地界,它们都只是地界。‘这不属于我,我不是这个,这也不是我的我’——应当如实以正慧照见此理。如实以正慧照见此理后,他对地界生起厌离,心从地界中解脱。
“诸位贤友,确实有时外在的水界会变得狂暴,那时外在的地界就会消失。诸位贤友,像如此巨大的外在的地界尚且显现出无常、坏灭、消逝、变易的性质,更何况这微不足道的、受渴爱执取的身体,竟会生起‘我’或‘我的’这种想法呢?此中实无任何‘我’或‘我的’。
“诸位贤友,如果比丘被他人呵斥、辱骂、激怒、恼害,他这样了知:‘我生起了这种由耳触而产生的苦受。这苦受是因缘所生,不是无因无缘而生。因何而生?因触而生。’他这样观察:触是无常的,受是无常的,想是无常的,行是无常的,识是无常的。他的心便倾向于、安住于、信解于界这个所缘。
“诸位贤友,如果比丘被他人以不悦、不适、不合意的方式对待——无论是手触、土块触、棍棒触还是刀刃触。他这样了知:‘此身正是如此,在此身中,手触、土块触、棍棒触、刀刃触都会发生。世尊在《锯喻经》中曾说过:“诸比丘,即使盗贼和恶徒用两把手柄的锯子将你们肢解,如果那时有人心生嗔恚,那他就不算我的教导的奉行者。”因此,我将精进不懈,正念现前不忘失,身体轻安不躁动,心意专注一境。尽管手触、土块触、棍棒触、刀刃触会发生在此身中,但我将奉行佛陀的教导。’
“诸位贤友,如果这位比丘这样忆念佛、这样忆念法、这样忆念僧,而他所依善法的舍心未能安住。他就会因此而警觉、生起惭愧:‘我真是没有福报,没有所得,我真是得不偿失,没有善得,因为我这样忆念佛、这样忆念法、这样忆念僧,而所依善法的舍心未能安住!’诸位贤友,譬如儿媳见到公公时会警觉、生起惭愧;同样地,诸位贤友,如果这位比丘这样忆念佛、这样忆念法、这样忆念僧,而所依善法的舍心未能安住,他就会因此而警觉、生起惭愧:‘我真是没有福报,没有所得,我真是得不偿失,没有善得,因为我这样忆念佛、这样忆念法、这样忆念僧,而所依善法的舍心未能安住!’诸位贤友,如果这位比丘这样忆念佛、这样忆念法、这样忆念僧,而所依善法的舍心能够安住,他就会因此而心生欢喜。诸位贤友,比丘能做到此,就已做了很多。
“诸位贤友,什么是水界?水界有内在的,有外在的。诸位贤友,什么是内在的水界?即自身中液体、湿润、被执取的部分,如:胆汁、痰、脓、血、汗、脂肪、泪水、油脂、唾液、鼻涕、关节液、尿液,或任何其他自身中液体、湿润、被执取的部分。诸位贤友,这被称为内在的水界。无论是内在的水界,还是外在的水界,它们都只是水界。‘这不属于我,我不是这个,这也不是我的我’——应当如实以正慧照见此理。如实以正慧照见此理后,他对水界生起厌离,心从水界中解脱。
“诸位贤友,确实有时外在的水界会变得狂暴。它会冲毁村庄,冲毁市镇,冲毁城市,冲毁国土,冲毁国家的区域。诸位贤友,确实有时大海的水会退却百由旬、二百由旬、三百由旬、四百由旬、五百由旬、六百由旬、七百由旬。诸位贤友,确实有时大海的水会只剩下七个棕榈树深、六个棕榈树深、五个棕榈树深、四个棕榈树深、三个棕榈树深、两个棕榈树深、一个棕榈树深。诸位贤友,确实有时大海的水会只剩下七个人高、六个人高、五个人高、四个人高、三个人高、两个人高、一个人高。诸位贤友,确实有时大海的水会只剩下半个人高、齐腰深、齐膝深、齐踝深。诸位贤友,确实有时大海中连指节深的水都没有。像如此巨大的外在的水界尚且显现出无常、坏灭、消逝、变易的性质,更何况这微不足道的、受渴爱执取的身体,竟会生起‘我’或‘我的’这种想法呢?此中实无任何‘我’或‘我的’……(如同地界所述)……诸位贤友,如果这位比丘这样忆念佛、这样忆念法、这样忆念僧,而所依善法的舍心能够安住,他就会因此而心生欢喜。诸位贤友,比丘能做到此,就已做了很多。
“诸位贤友,什么是火界?火界有内在的,有外在的。诸位贤友,什么是内在的火界?即自身中热能、热性、被执取的部分,如:使身体温暖,使身体衰老,使身体发热,以及使吃、喝、嚼、尝的食物完全消化的热,或任何其他自身中热能、热性、被执取的部分。诸位贤友,这被称为内在的火界。无论是内在的火界,还是外在的火界,它们都只是火界。‘这不属于我,我不是这个,这也不是我的我’——应当如实以正慧照见此理。如实以正慧照见此理后,他对火界生起厌离,心从火界中解脱。
“诸位贤友,确实有时外在的火界会变得狂暴。它会烧毁村庄,烧毁市镇,烧毁城市,烧毁国土,烧毁国家的区域。当它遇到草地、道路、岩石、水边或宜人之地,没有燃料时,它就会熄灭。诸位贤友,确实有时人们会用鸡毛或筋骨燃烧来寻找火。像如此巨大的外在的火界尚且显现出无常、坏灭、消逝、变易的性质,更何况这微不足道的、受渴爱执取的身体,竟会生起‘我’或‘我的’这种想法呢?此中实无任何‘我’或‘我的’……(如同地界所述)……诸位贤友,如果这位比丘这样忆念佛、这样忆念法、这样忆念僧,而所依善法的舍心能够安住,他就会因此而心生欢喜。诸位贤友,比丘能做到此,就已做了很多。
“诸位贤友,什么是风界?风界有内在的,有外在的。诸位贤友,什么是内在的风界?即自身中风、风性、被执取的部分,如:上行风、下行风、腹内风、肠内风、四肢流动的风、入息、出息,或任何其他自身中风、风性、被执取的部分。诸位贤友,这被称为内在的风界。无论是内在的风界,还是外在的风界,它们都只是风界。‘这不属于我,我不是这个,这也不是我的我’——应当如实以正慧照见此理。如实以正慧照见此理后,他对风界生起厌离,心从风界中解脱。
“诸位贤友,确实有时外在的风界会变得狂暴。它会吹毁村庄,吹毁市镇,吹毁城市,吹毁国土,吹毁国家的区域。诸位贤友,确实有时在夏季的最后一个月,人们会用扇子或风扇来寻求风,甚至连草叶也无法摇动。像如此巨大的外在的风界尚且显现出无常、坏灭、消逝、变易的性质,更何况这微不足道的、受渴爱执取的身体,竟会生起‘我’或‘我的’这种想法呢?此中实无任何‘我’或‘我的’。
“诸位贤友,如果比丘被他人呵斥、辱骂、激怒、恼害,他这样了知:‘我生起了这种由耳触而产生的苦受。这苦受是因缘所生,不是无因无缘而生。因何而生?因触而生。’他这样观察:触是无常的,受是无常的,想是无常的,行是无常的,识是无常的。他的心便倾向于、安住于、信解于界这个所缘。
“诸位贤友,如果比丘被他人以不悦、不适、不合意的方式对待——无论是手触、土块触、棍棒触还是刀刃触。他这样了知:‘此身正是如此,在此身中,手触、土块触、棍棒触、刀刃触都会发生。世尊在《锯喻经》中曾说过:“诸比丘,即使盗贼和恶徒用两把手柄的锯子将你们肢解,如果那时有人心生嗔恚,那他就不算我的教导的奉行者。”因此,我将精进不懈,正念现前不忘失,身体轻安不躁动,心意专注一境。尽管手触、土块触、棍棒触、刀刃触会发生在此身中,但我将奉行佛陀的教导。’
“诸位贤友,如果这位比丘这样忆念佛、这样忆念法、这样忆念僧,而他所依善法的舍心未能安住。他就会因此而警觉、生起惭愧:‘我真是没有福报,没有所得,我真是得不偿失,没有善得,因为我这样忆念佛、这样忆念法、这样忆念僧,而所依善法的舍心未能安住!’诸位贤友,譬如儿媳见到公公时会警觉、生起惭愧;同样地,诸位贤友,如果这位比丘这样忆念佛、这样忆念法、这样忆念僧,而所依善法的舍心未能安住,他就会因此而警觉、生起惭愧:‘我真是没有福报,没有所得,我真是得不偿失,没有善得,因为我这样忆念佛、这样忆念法、这样忆念僧,而所依善法的舍心未能安住!’诸位贤友,如果这位比丘这样忆念佛、这样忆念法、这样忆念僧,而所依善法的舍心能够安住,他就会因此而心生欢喜。诸位贤友,比丘能做到此,就已做了很多。
“诸位贤友,譬如房屋,由木材、藤蔓、茅草和泥土围合空间而成,便被称作房屋;同样地,诸位贤友,由骨骼、筋腱、肌肉和皮肤围合空间而成,便被称作色。诸位贤友,如果内在的眼睛完好无损,但外在的色不进入视野,也没有相应的作意,那么相应的识就还没有生起。诸位贤友,如果内在的眼睛完好无损,外在的色进入视野,但没有相应的作意,那么相应的识也还没有生起。诸位贤友,只有当内在的眼睛完好无损,外在的色进入视野,并且有相应的作意时,相应的识才会生起。这样生起的色,包含在色取蕴中;这样生起的受,包含在受取蕴中;这样生起的想,包含在想取蕴中;这样生起的行,包含在行取蕴中;这样生起的识,包含在识取蕴中。
“他这样了知:‘原来这五取蕴就是这样的聚合、聚集、结合。’世尊曾说过:‘凡见缘起者,即见法;凡见法者,即见缘起。’而这五取蕴就是缘起所生。凡是对这五取蕴的贪欲、执著、随顺、执取,就是苦集。凡是对这五取蕴的贪欲的调伏、贪欲的舍弃,就是苦灭。’诸位贤友,比丘能做到此,就已做了很多。
“诸位贤友,如果内在的耳朵完好无损……(如同眼界所述)……鼻子完好无损……舌头完好无损……身体完好无损……心意完好无损,但外在的法不进入心识,也没有相应的作意,那么相应的识就还没有生起。诸位贤友,如果内在的心意完好无损,外在的法进入心识,但没有相应的作意,那么相应的识也还没有生起。诸位贤友,只有当内在的心意完好无损,外在的法进入心识,并且有相应的作意时,相应的识才会生起。这样生起的色,包含在色取蕴中;这样生起的受,包含在受取蕴中;这样生起的想,包含在想取蕴中;这样生起的行,包含在行取蕴中;这样生起的识,包含在识取蕴中。他这样了知:‘原来这五取蕴就是这样的聚合、聚集、结合。’世尊曾说过:‘凡见缘起者,即见法;凡见法者,即见缘起。’而这五取蕴就是缘起所生。凡是对这五取蕴的贪欲、执著、随顺、执取,就是苦集。凡是对这五取蕴的贪欲的调伏、贪欲的舍弃,就是苦灭。’诸位贤友,比丘能做到此,就已做了很多。”
尊者舍利弗讲完了此经。比丘们心生欢喜,赞叹尊者舍利弗所说。
大象迹喻经第八终。
暂无评论内容